《中国古代的蒙学简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的蒙学简介 一、什么是蒙学 蒙学,是启蒙之学的简称。蒙学教育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 《周易·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 二、蒙学的教学内容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周—秦汉:以识字为主,姓氏名物的堆积 西周《史籀篇》,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秦代《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汉代《急就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 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 梁代:《千字文》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三)宋元明清时期 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 传统蒙学读物大约2000种,此阶段占90%。 体裁日益多样化。 综合性蒙学教材。《三字经》《幼学琼林》 伦理道德教材。 韵语体——《弟子规》《女儿经》《教儿经》 散文体——《童蒙训》《童蒙须知》《小学》 小儿语体——《小儿语》?《续小儿语》 格言谚语体——《增广贤文》《名贤集》 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 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咏史绝句》《叙古千文》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对类》《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名物蒙求》 《算学启蒙》 《小儿语》举例: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 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 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生害命。 四、传统蒙学经典介绍 1、《急就篇》 汉元帝时,史游所作。全书2144字,共34章。 开篇——以七言句式自序 姓氏名字。三言句式 正文——服器百物。七言句式 文学法理。七言句式 篇末——四言句式,歌颂汉德 开篇自序: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篇末歌颂汉德: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博士先生”。 1、《千字文》 南北朝周兴嗣所作,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 四字一句,共250句。精妙佳作。 基本内容: 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传统纲常; 宫廷宏伟,达官显贵;名人伟绩,名胜古迹。 开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2、《三字经》 《三字经》为宋人所作,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几乎成为蒙书的代名词。在格式上,三字一句,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 《三字经》全文1086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可谓儿童大百科。 《三字经》正文举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是古代人处世诀窍、生活经验的总结。 所谓“读了《增广》会说话”清后期风靡全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书名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古代诸子、小说、笔记中广泛收集名人轶闻,可称之为一本典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