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7课 说屏教案 鲁教版.doc

发布:2017-08-10约1.9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七课 说屏 教材分析: 屏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作者通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介绍了屏的功能特征、实用价值,更突出了他独具一格的美,倡导人们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自主、讨论 、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入新课:(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伧( )俗? 纳( )凉 帷( )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3)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梳理文章,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2、“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抒发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3、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