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妇产科学.doc

发布:2015-09-23约3.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妇产科学 Obstertrics and Gynecology 专业代码(100211) 一、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掌握妇产科学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妇产科学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通过临床工作训练,使其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严密的逻辑思维,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妇科科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初步掌握临床科研基本方法,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和进行科研设计的能力,能结合妇产科临床工作实际,完成一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 位 课 程 公 共 课 自然辩证法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英语(含公共与专业英语) 6 医学统计学 2 专 业 基 础 课 现代影像诊断基础 2 分子生物学 2 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1 高级病理学 2 专业课 妇产科学及其进展 2 选 修 课 医学信息学 1 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 2 另可随科学学位选修部分课程学习 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可在学院统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适当增加或调整。另外须参加医学院组织的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讲座不少于10次。 三、临床技能训练 必须在妇产科学所含3个以上分支学科中轮转,进行规范化临床技能训练,轮转时间不少于18个月,各科轮转时间安排如下(可根据培训基地和个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产 科 病 房 妇 科 病 房 妇产科 门 诊 计 划 生 育 6个月 6个月 4个月 2个月 妇产科所含主要分支学科轮转要求如下: 【产科病房】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妊娠期及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知识。 (2)胎儿生理及其发育、胎盘及羊水的功能、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母乳喂养等知识。 (3)分娩要素及分娩机转,头位难产及臀位的诊断处理原则。 (4)产科常见合并症及高危妊娠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5)围产保健工作及胎儿监护方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腹部检查、四步触诊、骨盆内外测量及指肛检查方法及绘制并应用妊娠图;掌握产科的阴道检查。 (2)正常分娩的处理方法、观察产程、绘制并应用产程图,及时发现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各种异常。 (3)正常新生儿及高危儿的常规处理方法,新生儿窒息抢救,早产儿处理,机关报生儿生理及病理性黄疸、脐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与处理。 (4)胎心监护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判断。 2、熟悉 (1)识别常见内外科合并症及其处理原则。 (2)剖宫产、产钳的适应症和手术前、后处理(第一年作剖宫产术、产钳术、产后绝育术的助手,以后逐步作术者)。 (3)引产的适应症及方法,产褥期的管理。 (4)人工破膜,徒手肃离胎盘,羊水穿刺等手术的操作方法。 3、了解本专业较疑难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4、要求完成的工作量:管理病床位数5-8张,书写正规合格病历不少于15份,全部病历质量达到三甲医院要求。独立处理正常分娩不少于30例,会阴侧切及缝合术不少于20例,剖宫产术不少于30例。 【妇产科门诊】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妇产科门、急诊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2)门、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处理原则及重危监护的正常参数。 2、熟悉妇产科门诊的常规制度及诊疗常规。 3、了解本专业疑难病症诊断与处理。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全身体格检查、盆腔检查(包括双合诊、三合诊)方法及异常情况判断。 (2)妇科辅助诊断的检查方法,如滴虫、霉菌、宫颈粘液的检查、淋菌、衣原体、支原体的取材,宫颈脱落细胞(巴氏)、阴道涂片及激素测定等。 (3)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断、监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如早孕、流产、各种生殖道炎症、损伤、滋养细胞疾病、外阴疾病、月经失调、妇产肿瘤、急腹症(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门诊小手术及其适应症、禁忌症、手术的无菌技术操作等。如取内膜、分段诊断性刮宫、取活体组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通气通液)、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切开引流、造口术、后穹隆穿刺术、不全流产刮宫、外阴裂伤缝合、宫颈息肉摘除、宫颈糜料的物理治疗(电灼、冷冻、激光等)等。 (5)产前保健知识,包括产前检查和鉴定、产前宣教、胎位检查及骨盆测量等。 (6)正常与异常妊娠的识别及处理,高危妊娠及妊娠合并症的辩论处理。 2、熟悉 (1)妇产科门诊常规制度及诊疗常规。 (2)妇产科常用器械的名称。 3、了解本专业疑难病症的诊治新理论、新方法。 4、要求完成的工作量:(1)管理病床位数5-8张,书写正规合格病历不少于15份,全部病历质量达到三甲医院要求。参加门、急诊手术不少于100例。 【妇科病房】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女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