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资源环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资源禀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了解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变迁及其影响3.理解利用经济手段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式4.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和资源核算问题5.进一步理解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 随着人类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了我们发展的副产品,并且它们又进一步限制了我们未来获得更大发展的可能性。今天的发展经经济学家如果回避这样一个议题,那他不是出于短视,就是出于无知。 幸运的是,面对于来自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挑战,发展经济学家们并未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应对,他们不仅深入研究了造成这种后果的经济原因,也提出了应对这种挑战的政策建议。在本章,我们所要涉及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首先介绍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我们将分析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价值、环境影响与环境利用问题,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基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7.1 资源禀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产活动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而自然资源,作为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投入要素,它的稀缺程度以及利用方式会影响到我们最后的产出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关注资源问题有着天然的合理性。 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解释为:“人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形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其他条件给定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变得更宽松;这是从约束条件方面来理解资源的重要性;(2)在一个交易的世界中,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对象,它可以使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通过资源产品交易来获得收入,这是从交易的角度来理解资源对于一国的收入增长的作用。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那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国家,无论如何也应相对于没有这些资源的国家更有优势,至少它们可以利用这些“天赋”来创造更多收益。这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将资源的丰欠程度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的原因。 但有意思的是,从现实来来观察:世界上不少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瑞士、新加坡、以色列、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虽然资源极其贫乏,却仍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而那些分布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却并未取得合意的发展,这种反差表明:资源多寡从来不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从约束条件来看,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来讲,自由的贸易体制可以让那些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来获得。这意味着,在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时,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约束对一国经济发展影响得到很大解除:一个石油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可以从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所需的石油,一个耕地资源贫瘠的国家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不足。因此,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并不会受到其资源短缺的约束。一国的自然资源的多寡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人们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资源替代,当一种资源的相对价格变得越来越高时,人们往往会寻求它的替代品,一旦替代品得以发现,资源的约束也就得以消除。这是我们不能将资源多寡看成一国发展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的原因。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否能最终转化为合理的收入,并为这些资源的拥有国所享有,也是取决于很多外部条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市场结构,我们知道,在国际市场中,自然资源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行交易,这一市场的供应方是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他们除了这些初级产品之外,便无所长,所以,供应者众多;而在需求方,主要是少数的发达国家,这种同质化竞争的和不对称的市场结构,使得这些产品的价格难以上扬;同时,考虑到技术进步的作用,替代品的出现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技术进步所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使得单位产品生产中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水平下降,其结果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价格较低,所以,这都导致了自然资源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够给那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丰厚的资源出售收入。甚至有的时候,对一些资源出口型国家而言,单一的产品出口在短时期内的带来的进口收入增加,还会引起“荷兰病”——资源丰富还会成为经济的一种拖累。 荷兰病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得荷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油气产业,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经济一派“繁荣”景象。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副波动,整个经济增长态势迅速崩溃。这被称之为“荷兰病”(Dutch Disease)。 “荷兰病”形成的原因在于:由于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价格膨胀和利益的“意外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