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部分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分值 扣分标准
消毒
隔离
无菌
技术
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容器开启时注明日期、时间。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合格,按规定进行浓度监测,有记录。配制的消毒液注明名称、浓度和时间,现用现配。
一般诊疗用品(体温表、引流瓶、止血带、服药杯等)每次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处理,湿化瓶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每日更换,使用前加灭菌水。引流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冷开水或无菌水冲净晾干备用,有效期7天。
用后的仪器(监护仪、吸痰器等)及时清洁消毒处理,有记录。
运送工具(担架、轮椅等)保持清洁,每日消毒,污染时随时消毒,记录完整。
溶酶24h内使用、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静脉用药现用现配,超过2h后不得使用。棉球、棉棒、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静脉穿刺一人一带一消毒,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注射时碘伏、酒精擦拭消毒2遍,爱尔碘消毒一遍,直径≥5cm。60ml小瓶消毒液开启后有效期3天,500ML大瓶消毒液开启后有效期7天。手消毒液开启后有效期30天。
空气消毒记录完整,紫外线灯无灰尘,强度不低于70uW/cm2。
循环风紫外线及其它空气净化消毒机器有消毒记录及清洗维护记录。
拖布、布巾分开使用,分开清洗,拖布标识清楚,消毒后悬挂晾干。
床单位终末消毒及时、彻底,擦床头桌有专用巾,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
医疗区域无工作人员生活用品,治疗室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无可见灰尘,无卫生死角。物品橱内物品摆放次序正确,先期先用。
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床上用品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被服。
六项指示卡黏贴在病历上。
医务人员生活用房区、污物处理区、医疗区、医疗辅助用房区相对独立,有单间病房,床间距大于1米。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别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MDRO病人无法单独安置时,同种病原体病人同室隔离,粘贴相应隔离标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专人专物专用。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探视者接触病人前后应行手卫生。 现场查看 36分 一 处
不符合
扣2分
手卫生
掌握洗手与手消毒相关知识,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洗手正确率100%,依从性100%。
规范配置与使用速效手消毒液,出库单顺序归档。
水龙头、皂盒等设施清洁无污垢,肥皂干燥,清洁存放,提倡使用洗手液。
现场查看接触不同病人或为不同病人操作时洗手或手消毒。
正确使用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工作时间手部无饰品,不留长指甲,无美甲。 现场查看
提问 12分 一 处
不符合
扣2分
一次性
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
无过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移除外包装后方可入无菌物品橱内。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随用随开,使用前先检查有无破损、漏气、有效期等。
一次性医疗用品(如针管)无重复使用现象。
医疗废物就地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不得混入生活垃圾。
在适当的位置和高度放置利器盒,并规范使用,无盖底分离现象。锐器直接放入(防渗漏、防刺伤)利器盒内,注明开启时间,外加黄袋。
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标识、标签、封口、装载量等符合要求。感染性废物日产日清,损伤性废物不超过48小时。
科室医疗废物交接回收记录完整,月底及时交总务科。 现场查看
看资料 12分 一处不符合
扣2分
医院
感染
监测
散发病例24h内填报感染病例报告卡,出现流行趋势、暴发时立即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病人及时与院感科联系、报告。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无错报、漏报和迟报。发现感染病例,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药敏结果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医院感染报告卡、调查表填写无漏项,病程记录中有医院感染情况记录。
科室有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预案。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危险因素评估,对侵袭性操作所致感染有监控记录。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要求,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等目标性监测,严格执行相应的防控措施。积极开展院感病例筛查,有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监控资料,感染病例资料完整,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汇总分析,有整改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每月3日前报上个月的各种报表(导尿、导管、呼吸机、手术、新生儿等)。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达标,资料完整,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
定期对科室院感质量进行自查,有记录。
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有效,感染率降低。 现场查看
看资料 18分 一 处
不符合
扣2分 组织
管理
1、有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专题讨论有记录。感染控制手册记录完整。
2、管理小组及各类人员分工清楚,职责明确。 现场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