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金融学第四章新)课件.ppt

发布:2017-03-06约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特点 第一、吸收论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弹性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第二、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货币贬值只有在能增加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下才会有效的。而弹性论从价格和需求的相对关系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三、并没有涉及资本项目的内容,仅以贸易差额为对象。 吸收分析法 对吸收分析法的评价 1.假定条件: (1)小型的开放经济体 (2)货币需求长期是稳定的.(MD=KPY) 货币需求函数的演变: 费雪方程 庇古剑桥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分析法 2.基本理论 Ms=Md (长期来看) (1) Ms=m(D+R) (2) (2)式中,m表示货币乘数,为一常数;D表示基础货币的国内信贷部分;R表示基础货币的国外部分,即外汇储备。该式表明一国的货币供给(基础货币)来源于国内外两部分。 将(2)代入(1)中,有: Md=m(D+R) (3) m=1,整理(3)式有: R=Md-D (4) 货币分析法 Ms=Md (1) Ms=m(D+R) (2) R=Md-D (4) 设Md不变,则有:D↑→R↓ (Ms﹥Md) D↓→R↑ (Ms﹤Md) D不变→R不变(Ms=Md) 这意味着国内信贷扩张,导致外汇储备会下降(国际收支逆差),或者说,国际收支逆差是信贷扩张引致Ms大于Md所致;同理,Ms小于Md引发国际收支顺差。货币供求平衡,则国际收支平衡。 结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失衡的反映。 货币分析法 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即扩大了国内信用部分(D),则 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即扩大了国内信用部分(D),则 模型推导结果: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货币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一价率 E为汇率,P为外国的价格水平 贬值,导致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 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一国若要通过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则在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给不能增加 政策主张 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原因,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对货币论的评价 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 对贬值效应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吸收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 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政策含义的评价 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下降。 结构分析法 货币主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方法主要集中在贬值、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的 结构论的支持者认为,贸易收支逆差,特别是长期逆差,可能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造成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造成的。长期性的供给不足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老化 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结构落后 如果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外国的收入的增加不会增加本国的出口。如果本国进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本国的收入增加会明显增加外国的出口,增加本国的进口。这会造成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