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6册第4课.doc

发布:2015-09-06约1.9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6册第4课 《会动的线条》教案 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艺术高级讲师:张旭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的一个内容。在小学的各册教材中都贯穿了“线条系列”的学习内容。会动的线条是第六册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我们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让学生在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教材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的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具有运动的感觉,感悟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用线造型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用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的感觉。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彩笔,丝带,多媒体影视资料,PPT课件等。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探究式学 习活动的 组织过程 教学小结 教学评价 课后拓展 课程结束 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 一、思考(5分钟) 提问: 1、同学们,你们谁能让老师的这根丝带动起来? 2、丝带动起来进是什么样的线?谁能到黑板上来画一下丝带动起来的线? 3、为了能让同学们感觉到丝带真正的动起来,老师准备了一段录相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并把看到的情景记住哦,如果有兴趣的同学,你还可以把它画下来。 你们看到的那些线在做什么呀?(提示:什么名字的线?) 出示课题《会动的线条》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我们看到的是生活中真的会动的彩绸,那么我们把它画在画上的时候,它也会动吗? 好,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一下1300多年前,我们古代的画家们是怎样让画上的人动起来的? (播放敦煌图片) 二、感受线条(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壁画作品并提问: 画上哪些线条给你飞的感觉? 我国敦煌石窟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壁画,看看古代的画家们是怎样用线来表现出飞翔的动感的。 教师利用教材第8页右下角的图片,打开PPT上补充的一些艺术作品,还有让学生们欣赏教材上学生的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样的线条能给人动感。 组织小组讨论:(3分钟) (教师板书)线条的种类 教师板书:直线、曲线、折线。 分析各种线条的特性并示范。 三、绘画作品的欣赏(5分钟)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示范具有动感的线 四、发现线条 (10分钟) 以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来感受线条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美感。 布置作业, 画出一幅带有运动感的场景,风景、人物、动物都可以。 把书上的示范图片画得不完美术的地方,按自己学习后理解的内容重新画一幅,并能涂上漂亮的颜色。 (教师巡视辅导) 五、学生作业欣赏 (7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评价。 六、知识拓展(3分钟) 关于“线条”和“音乐”的探究。 1、音乐有节奏、旋律等,线条也有吗? 2、学生回家试着画一下带有不同节奏的动感线条。 课程结束 教师小结(2分钟) 组织好学生的下课仪式。 准备上课。 学生舞动并观察丝带的运动。 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丝带动起来的线。 学生观看录相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发言,像飞起来的飘带,充满了动感。 小结:丝带动起来的时候是什么线?(曲线) 观看课件中敦煌壁画——飞天,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谈谈你的观后感。 组织学生发言: 小组讨论,同学们相互交流对具有动感线条的认识。 学生在图画本上画具有动感的线条 完成课堂作业。 学生可以自由的联想,并能说出具有运动感的线条的特征 学生利用学到的会动的线条来描绘一个运动的场景。 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生下课 稳定情绪,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5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10分钟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0分钟 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对美的事物的评判 探究式学习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会动的线条 线条的种类 直线 曲线 (S线) 折线 感觉 不动的 动的,很美,像水一样 有一点动,但不漂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