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实验室诊断答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酒钢医院感染病科 李保明 电话 E-mail:lbm5680@163.com 梅毒是一种几乎可以侵犯全身所有器官,而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 苍白亚种 梅毒 苍白螺旋体 地方亚种 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 雅司病 密螺旋体属 品他螺旋体 品他病 雅司病(yaws)又称热带莓疮(frambesia tropica),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所致的接触性皮肤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一些热带的农村地区,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1、直径 0.10~0.15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 小螺旋,两端尖直。 2、原生质圆柱体上紧绕着3~4根周浆鞭毛,故运 动活跃,运动方式多样。 3、G-,但不易着色。Fontana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4、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难培养,生长慢。 5、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青霉 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梅毒螺旋体 梅毒的传播途径 1、直接性接触 2、血液传播:输血 3、垂直传播:胎盘传播。 4、间接传播:日常用品、接吻、哺乳、医疗器械等途径。 梅毒的分期 梅毒螺旋体 皮肤或粘膜局部繁殖 淋巴管 附近淋巴结 局部无任何症状 14~40天(潜伏期平均3周) 入侵部位炎症反应 初疮(硬下疳)一期梅毒 不治疗4~8周 自然消失 一期潜伏梅毒 Ⅰ期(初期)梅毒: Ⅰ期(初期)梅毒: Ⅰ期梅毒(包皮硬下疳) Ⅰ期梅毒 (巨大下疳) 部位:绝大部份在外生殖器。 形态:园形或椭园形,直径约1~2cm,边界清楚,周围稍隆起, 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特点: 常单个;触诊有软骨样感;无痛可自愈。 梅毒螺旋体 血液 人体免疫作用 大部分螺旋体被杀死 其余的螺旋体繁殖 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皮肤粘膜疹 骨骼、眼晴、神经系统等的炎症症状 不治疗 症状可自然消失,呈现潜伏状态 二期潜伏梅毒 二期梅毒 Ⅱ期(中期)梅毒 Ⅱ期(中期)梅毒 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 皮疹泛发对称,一般无自觉症状 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存在大量梅毒螺旋体。 Ⅱ期梅毒(玫瑰疹) Ⅱ期梅毒(梅毒疹) 二期复发梅毒可反复出现 2年后 晚期梅毒 侵犯 皮肤粘膜 骨骼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Ⅲ期(晚期)梅毒: Ⅲ期(晚期)梅毒: 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 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 Ⅲ期梅毒(树胶肿) Ⅲ期梅毒(溃疡坏死)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显微镜检测法: (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 镀银染色检查 血清学检测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需灭活 (2)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3)RPR(加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4)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FTA-ABS (2)TPPA/ TPHA (3)TP-ELISA (4)发光法 (5)胶体金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标本类型: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 方法: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 结果: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 其螺旋较密而均匀。运动方式: ①伸缩其螺旋间距离而移动(主要方式)②蛇行式③旋转式 评价: ①. 简单、可靠。 ②. 早期:硬下疳(梅毒血清学试验仍阴性)。 ③. 阴性不能排出患梅毒的可能性 暗视野显微镜下的梅毒螺旋体 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 法,WHO指定其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结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