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诊断及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梅毒实验室诊断与报告 首诊病例(二期梅毒)报告讨论 临床表现 RPR/ TRUST TPPA/ELISA 疑似 确诊 不报 皮疹 - - 皮疹 + - 皮疹 - + 皮疹 + + 皮疹 未做 + 皮疹 + 未做 首诊病例(隐性梅毒)报告讨论(以前无梅毒诊断史,有性接触史) 临床表现 RPR/TRUST TPPA/ELISA 疑似 确诊 不报 无 + - 无 - + 无 + + 无 未做 + 无 + 未做 收集如下数据,评价问题大小 在您的医疗机构,报告的一期梅毒病例中: --有多大比例的一期梅毒病例是皮肤性病科报告的? --有多大比例的一期梅毒病例是其它科室(如内、外、心血管、呼吸、肿瘤、产科… …)报告的 报病要求 以下情况需要报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新生儿眼结膜炎、盆腔炎 以下情况不能报病:复诊病例、衣原体抗体检测阳性 以下情况不报告 复诊病例 复发病例 HSV型特异性血清检测阳性,但从来无临床表现者 工作步骤 现场核查:1名核查员在防保科核查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检查报卡填写的完整性、正确性、报卡各条目信息与网络报告病例信息是否一致,同时检查其报告及时性;1名核查员在门诊或住院部核查病例的门诊或病历记录,检查临床信息是否准确,将结果填写在每个核查病例上;1名核查员在实验室核查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好记录 谢谢!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3) TPPA确认试验与HIV确证试验不同 TPPA确认试验不等于梅毒确诊 TPPA阳性表明有过梅毒感染,治愈后的梅毒TPPA常呈阳性 梅毒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进行诊断,仅凭血清检测结果是不够的 梅毒血清学试验仪器设备要求 RPR/TRUST --梅毒水平旋转仪:100转/分,8分钟 --环境温度要求:23-29 ℃ TPPA --微量振荡仪:2分钟,4挡 --37 ℃ ,2h --U型孔板(不能为V型孔板) 梅毒血清试验抗体产生的时间顺序 IgM:2周。试验:临床上暂无试剂 IgG:4周。试验:TPPA/TP-ELISA 反应素:5-7周。试验:RPR/TRUST 梅毒血清试验抗体阴转时间 IgM阴转:最快 一期梅毒治疗后3个月:100%阴转 二期梅毒治疗后9个月: 100%阴转 早期潜伏梅毒治疗后2年: 100%阴转 IgG阴转:可终生阳性 反应素阴转:其次 二期梅毒治疗后9个月: 27.3%阴转 早期潜伏梅毒治疗后2年:38.4% 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血清试验结果 临床意义 RPR或 TRUST TPPA或 TPHA TP-ELISA - - - ①排除梅毒;②一期梅毒的早期;③梅毒潜伏期阶段;④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 + + + ①现症梅毒(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除外);②治疗后随访中的梅毒 + - - 生物学假阳性 - + + ①早期梅毒经治疗后; ②一期梅毒的早期; ③部分晚期潜伏梅毒;④部分晚期梅毒 - - + ELISA检测假阳性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的血清阳性率 试验 病期﹙阳性率%﹚ 一期 二期 隐性 三期 VDRL 59~87 100 73~91 37~94 RPR 85 100 80 73 FTA-ABS 68~91 99~100 96~99 96~100 TPHA 64~87 99~100 96~100 94~100 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关系 无梅毒临床表现时: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与解释、报病情况 RPR+、TPPA+ 病史:以前未诊断过梅毒,未治疗过梅毒 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 为隐性梅毒确诊病例,需要报病 RPR+、TPPA+ 病史:以前诊断为隐性梅毒,进行了规范治疗,并按要求随访 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不报病 无梅毒临床表现时: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与解释、报病情况 TPPA+、RPR- 病史:以前从未诊断过梅毒,未治疗过梅毒 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 重新做RPR定量试验,如结果同上 可能为新感染病例,也可能为梅毒晚期感染,或感染梅毒后自愈 处理方法:1-3个月随访检测,如结果仍同上,需要报病 TPPA+、RPR- 病史:以前诊断为梅毒,进行了规范治疗,并按要求随访 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已治愈,不报病 无梅毒临床表现时: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与解释、报病情况 TP-ELISA+、RPR + 病史:以前从未诊断过梅毒,未治疗过梅毒 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 为隐性梅毒确诊病例,需要报病 TP-ELISA+ 、RPR - 病史:以前未诊断过梅毒,未治疗过梅毒 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 重新做一次RPR定量试验,以排除前带现象,如结果同上,须再做TPPA检测,如TPPA阴性,则TP-ELISA为假阳性,不是梅毒,不报病。 如TPPA阳性,则要报病 无梅毒临床表现时: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与解释、报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