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子之歌北师大版.ppt

发布:2017-04-03约2.5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子之歌》 一、作者:闻一多 二、七子之歌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三、《澳门》歌词是: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梦寐不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歌谱 歌曲简介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 词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100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朝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ào mén mèi háo 澳 门 寐 号 hún rǔ fèng yàn zhī 魂 乳 凤 咽 脂 gāo qì 膏 泣 襁褓 掳去 灵魂 梦寐不忘 乳名 凤阙 险要 狞恶 啖 脂膏 哭泣 号啕 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梦寐不忘: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 乳名:又称小名,奶名。是父母给孩子起的昵称,与学名不同,并不正式。 啖:吃 脂膏:1.油脂。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3.比喻富裕之地或富庶。 凤阙: 皇宫门前供瞭望的楼,指帝王的住所。 再回顾 我们永远记住历史的这一刻,澳门回归的日子. 我们为伟大的祖国喝彩!!!!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回归祖国 体会情感:阅读《澳门》 例——“太久了”:1553年,澳门就实际上被葡萄牙占领,是“七子”中离开母亲最久的,说“太久了”符合历史;但仅仅如此吗?还有深沉的孤苦和悲怆!还有刻骨的恨!把婴儿从母亲的襁褓里抢走,这下手的人是何等的凶残!——因此,“太久了”宜读得徐缓沉郁一些。 想像情境:《香港》 例——“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将祖国视为深居皇宫的女王,凸现祖国在“我”心中的高贵。为了保护祖国母亲的安宁,我甘愿做阶前的黄豹,彻夜不眠,逡巡守护……因此,“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宜读得稍慢,力求沉稳,来表现“黄豹”的尽忠尽职。 * * 熊——俄国——占东三省地方 虎——英国——占长江一带 肠(蛇)——德国——占山东地方 蛤蟆——法国——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 太阳——日本——占福建地方 鹰——美国——飞来分食 宝岛台湾 闻一多先生 (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