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实验国际学校2011-2012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20分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序》记载:东周时,“诸侯兴师不请太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争做盟主是东周时各国战争的主要目标
B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诸侯盟主实际上已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D西周以来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已崩溃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一项是
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C“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D“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
3: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地方行省 B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
C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4: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小人,专权乱政。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丞相制度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将相权一分为三 D.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制其 要,臣得其详;君操其柄,臣其北方地区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8: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9:清乾隆年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 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中国书法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判断以下的书体A隶书、小篆 B楷书、小篆、隶书
C楷书小篆
D楷书、隶书小篆、
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A.B.C.D.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19:.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20: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2分)
(2)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2:(12分)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产生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