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装配工艺规程(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液压装配工艺规程
总则:
1.1 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液压系统装配施工.
1.2 本规程解释权属于技术部.
安装前的准备
2.1 图纸技术资料的准备:
设备的液压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管道布置图,液压元件,辅件及管件清单和有关样本等要备齐,并在安装前对其内容和要求都应熟悉和了解.
2.2 物资的准备
按液压系统图和元件清单,由仓库领出液压元件等物资,领用时要注意质量.凡有破损和缺件的液压元件和压扁的管子,均不应领出.压力表领出后应经校验,避免产生调试误差。
2.3元件和管件质量检查
液压元件性能和管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故在安装以前应再次检查质量。
2.3.1外观检查与要求
1). 液压元件
领出的液压元件型号,规格必须与清单一致;
查明液压元件保管期是否过长,若过长要注意元件内部密封件的老化程度;
元件上的调节螺钉,手轮,锁紧螺母等应完整无损;
检查液压元件所附带的密封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板式连接元件,阀安装底板的连接平面应平整,其沟槽不应有飞边、毛刺、棱 角、不许有碰磕凹痕;
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口处不准有毛刺和碰磕凹痕;
检查油口道内部是否清洁,特别是铸造孔的毛坯面;
电磁阀的电磁铁应工作正常;
各液压元件上相配的附件必须齐全;
油箱内部不准有锈蚀,附件应齐全,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2). 管子和管接头
管子的钢号,通径,壁厚和接头的型号规格及加工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规定,所 用管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
内外壁面已腐蚀或显著变色;
有伤口裂痕;
表面凹入;
表面有离层或结疤;
所用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
螺纹和O型圈沟槽棱角有伤痕,毛刺或断丝扣等;
接头体与螺母配合松动或卡涩.
2.3.2 液压元件拆洗:
系统中安装的液压元件如在运输中或库存时不慎以致内部受污染,或库存时间过长密封件自然老化,势必将造成系统故障,因此,在元件安装前应根据情况进行拆洗.如有条件,应进行测试.
液压元件拆洗时必须熟悉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备维修元件的经验,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零件和密封件必须更换.
A. 严禁在露天、棚子、杂物间和仓库中分解和装配液压件.维修人员应穿戴纤维不易脱落的工作服,工作帽,不准用棉纱等类松散纤维,以防纤维、灰尘、头发、皮屑等散落入液压系统,造成人为的污染。
严禁在火源附近拆装液压件,维修人员也不得在拆洗、安装工作点附近及维修间内吸烟。
B. 拆卸前必须知道拆卸顺序和方法,不许乱拆乱卸,严禁破坏性拆卸。拆卸时不得损坏零件,并记住每个零件的安装部位,有图纸的应参照图纸进行核对。
C. 允许用煤油、汽油以及和液压系统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清洗,但不得用和液压系统牌号不同的液压油清洗。
D. 清洗后的零件不准放在土地、水泥地、地板和钳工台上,也不易直接放在系统牌号不同的液压油中清洗。
E. 清洗后的零件必要时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
F. 已清洗过但暂时不装配的零件应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保存。
G. 装配时切勿把零件、密封件错装或漏装,盘状零件不要装反,上下不要颠倒。紧固螺钉力矩要均匀,并符合元件厂的规定。禁止用铁制榔头敲打零件的金属表面,必要时允许用木锤、铜锤、铜棒或橡皮锤敲打。
H. 已装配完的液压元件,暂不进行总装时,应将他们所有的进出油口都要用塑料塞子堵住,并用胶布或胶带封住,以防脏物侵入元件内部。
3. 液压系统的管道安装
3.1软管安装规定:
安装前,每根软管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干净,并通油清洗并把管接头两端用塑料布包扎。
应避免急弯,最小弯曲半径应在10倍管径以上;
与管接头的连接处应有一段直线过渡部分,其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两倍;
在静止及随机移动时,管子本身不得扭转变形;
长度过长或承受急剧振动情况下,宜将软管用夹子夹牢,但在高压下使用的软管应尽量少用夹子;
水平安装的软管,当自重会引起靠近接头部分过多变形时,必须有适当的支托或使软管接头部分下垂安装,成“U”字形;
长度除满足弯曲半径和移动行程外,尚应有4%左右的余量;
相互间及同其它物体不得摩擦;离热源近时必须有隔热措施;
3.2弯管要求:
液压系统的管子采用弯管机冷弯;
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外径的3倍,工作压力高的管子,其弯曲半径宜大;
弯制有缝管时,应使焊缝位于弯曲方向的侧面;
管子弯制后的椭圆率,即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与最大外径之比应不超过8%。弯曲角度偏差Δ与弯曲长度L之比不应超过±1.5mm/m见图.
4.液压件安装要求
4.1液压泵安装要求:
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
液压泵及马达安装时轴应推入,不许敲击,更不许用螺丝压入。以免损坏液压泵转子等零件,安装要正确、牢固。
紧固液压泵、传动机构的地脚螺钉时,螺钉受力应均匀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