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1—7—1-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及欧姆定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讲 电流 电阻 电功 电功率及欧姆定律;如何理解三个电流强度的公式
(1)定义式:I= ,式中I表示电流,q为t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有效电荷量(在
产生电流的效果上来说).该式求出的是电流的平均值.
(2)决定式:I= ,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微观表达式:I=neSv,式中I为瞬时电流,n为金属导线单位体积内的自
由电子数,e为电子的电荷量,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电子定向移动的速
率(既不是热运动速率,也不是传导速率).
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为105 m/s,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10-4 m/s,电场传播
速率为3×108 m/s.;1.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
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为v,在 Δ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vS B.nvΔt C. D.
解析: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可知,在Δt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自由电子数为N=
所以C项正确,
D项错.
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因此在时间Δt内,位于以横截面S为底、
长l=vΔt的这段导线内的自由电子都能通过横截面(如图).这段导线的体积V
=Sl=SvΔt,所以Δt内通过横截面S的自由电子数为N=nV=nSvΔt.选项
A、B均错.
答案:C;1.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 .
(2)定义式:R= ,单位: ,国际符号:Ω.
(3)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 大小,R越大,阻碍作用越强.;2.电阻定律
内容、公式: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 成正比,跟它的 成反比,
还跟导体的 有关.R= .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 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②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
③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 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 成
为超导体.;4.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 ,跟它的电阻R成 .
(2)公式:I= .
(3)适用条件:适用于 和电解液导电,适用于纯电阻电路.;5.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R=U/I与R=ρl/S的比较;2. 几个有用的结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电路中任意一个电
阻变大或变小时,串联的总电阻变大或变小.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总路中任意一个电阻,任意一个电阻变大
或变小时,总电阻会变大或变小.;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
(1)U-I,I-U要分清,如图7-1-1甲、乙.;(2)图线为过原点直线,则为线性元件.图线斜率:
甲U-I中,k=R;乙I-U中,k= .
(3)图线为曲线,或非过原点直线,则为非线性元件.图线斜率
不再是电阻或其倒数.电阻应是: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
示,即R= .如丙、丁图. ;2.如图7-1-2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
-I图线如图7-1-2乙所示,当U=10 V时,求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解析:由题图乙可求得电解液的电阻为:R = = 2 000 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