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6章粘着磨损.ppt

发布:2017-04-23约小于1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粘着磨损 (Adhesive Wear) ;2. 粘着磨损的分类;(1)轻微粘着磨损;(3)擦伤磨损;二、粘着磨损的机理;形成粘着原因的几种说法:;粘着磨损的计算模型:;影响粘着磨损常数ks的因素:;Holn模型 木村模型 笹田·直模型 Bucky模型;三、胶合计算准则;在较低速度下,油膜破裂后能够生成化学反应膜防止胶合发生,只有当表面温度过高,使反应膜失效后才会发生胶合。 在中等速度下,油膜破裂后能够生成化学反应膜,此时胶合发生是由于反应膜的磨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引起的。 在较高的速度下,一旦油膜破裂很难形成化学反应膜,立即发生胶合,胶合前的温度和摩擦力都较低。;1. pmaxvs≤c 准则;1963年,Borsoff等人提出的准则;Block认为胶合的产生是由于表面局部瞬时温度达到临界值引起的,并提出判断准则; 实践证明:瞬时温度准则与指数型准则所得的计算结果十分相近。在???速滑动条件下,瞬时温度准则相当于n=2/3时的指数型准则。;定义: 齿轮表面上的点通过齿面接触区所需的时间;四、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② 互溶性的影响;2. 表面温度的影响; 1965年Rabinowicz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量金属迁移量,发现:当表面温度达到临界值(约80℃)时,磨损量和摩擦系数都急剧增加。;3. 表面载荷的影响; 四球试验证明,当载荷达到一定值时,磨痕直径会骤然增大。;各种材料的临界载荷随滑动速度增加而降低。这说明温度对胶合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百顺(petron plus)抗磨护理剂的四球试验;4. 滑动速度的影响;新机器的跑合,是减少早期产生粘着的有效措施之一; 改善润滑条件,在润滑油或脂中加入油性和极压添加剂可以提高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选用热传导性高的摩擦副材料或加强冷却以降低表面温度,可以提高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