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1方案.ppt

发布:2017-05-06约3.4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一、固体分散体技术 (一)概述 概念:难溶型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中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 固体分散技术已成为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生物利用度以及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或缓释制剂的新技术。 作用 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给药剂量; 使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备具有缓释、控释作用的固体制剂; 通过载体的包蔽作用,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缺点:药物含量不可能太高;贮存过程中会逐渐老化 (二)载体材料 1、水溶性载体材料 聚乙二醇类 PEG 聚维酮类 PVP 表面活性剂类:Poloxamer 188 有机酸类: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胆酸、脱氧胆酸 糖类与醇类:半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 纤维素衍生物:HPC,HPMC (二)载体材料 2、难溶性载体材料 纤维素类:乙基纤维素(EC) 聚丙烯酸树脂类 其他类:胆固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榈酸等 3、肠溶性载体材料 纤维素类:CAP、HPMCP、CMEC 聚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 L100, Eudragit S100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熔融法):共熔、微晶 2. 固体溶液(熔融法):分子状态 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 置换型和填充型 3. 共沉淀物(溶剂法) 共沉淀无定形物 (四)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1.熔融法 载体加热熔融+药物?混合?骤冷固化?固体分散体 (熔点低的载体) (多个晶核迅速形成) 2.溶剂法(共沉淀法) 载体+药物+有机溶媒?溶解?除去溶媒?共沉淀的固体分散体 (熔点高的载体) 3.溶剂-熔融法 药物+溶剂 ?溶解+熔融的载体?混合?骤冷固化 (小剂量液体药物)(少量) (四)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药物+载体+溶剂?溶解?喷雾干燥 5.溶剂-冷冻干燥法 药物+载体+溶剂?溶解?冷冻干燥 6.研磨法 药物+载体 ? 研磨?固体分散体 (小剂量药物)(降低药物的粒度,药物与载体氢键结合) 7.双螺旋挤压法 (五)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1、速释原理 药物的分散状态:分子状态分散、胶体、亚稳定性、无定型、微晶 药物溶出速度:分子状态分散胶体、无定型微晶 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1)载体材料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可溶性载体PVP、PEG (2)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3)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作用 2、缓释原理 疏水性、脂质类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减缓药物溶出和释放 (六)固体分散体的验证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2.热分析法; 3.X射线衍射法; 4.红外光谱法; 5.核磁共振法 AD-PVP的DSC曲线 (a)双炔失碳酯(AD)、PVP以及两者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b)AD:PVP不同比例混合物和共沉淀物 二、包合物制备技术 (一)概述 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是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包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1)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液态药物粉末化, 防止挥发成分挥发,便于加工成其他剂型 4)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减轻局部刺激,降低不良反应 5)调节释药速度 (二)包合材料 1. 环糊精(cyclodextrin, CD):表16-1 α-CD:6(葡萄糖单体数) β-CD:7 (葡萄糖单体数) γ-CD:8 (葡萄糖单体数) 2、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取代环糊精); (2)疏水性环糊精衍生物 环糊精结构俯视图 R=H β-环糊精;R=CH2-CHOH-CH2 羟丙基-β-环糊精 (三)、包合过程与药物释放 1、包合过程:分子间力,立体结构,极性 药物要求:原子数5;稠环数5; MW=100~400;熔点250℃;溶解度10g/L 2、包合物中药物的释放:药物被竞争性置换;包合材料体内降解 (四)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1、饱和水溶液法--共沉淀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原理都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先让药物和包合材料分别溶解,或者其中之一溶解,将另外一个加入其中,主客体相遇并且发生相互作用之后,包合物的溶解度下降,从而从溶液中析出,经过分离干燥即可得到。 (五)包合物的验证 1、X射线衍射法 2、红外光谱法 3、核磁共振法 4、荧光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