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门脉高压的护理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 习 目 标 掌握: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身体状况)及护理措施。 熟悉: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病理变化特点。 了解: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因和治疗。 定义: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起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病症。 门静脉特点 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与腔静脉系之间有四个交通支,即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和腹膜后交通支; 无瓣膜,其压力通过流入的血量和流出阻力形成并维持。 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关系密切:当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就减少;如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即增加。 定义与分类 门静脉压力超过24cmH2O或2.35kPa时称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 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 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肝内型:(窦前、窦后、窦型)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肝窦前,窦后阻塞 我国90%门脉高压属于肝炎后肝硬化 肝前型: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属支、 窦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畸形、血栓等) 肝后型:Budd-Chiari综合症、 心衰、心包炎 门静脉高压后病理变化 2.交通支扩张 3.腹 水 门静脉高压症: 正常门静脉压力约为1.27~2.35kPa(13~24cmH2O),当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压力>24cmH2O时,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肝炎与肝硬化、血吸虫病病史;对于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注意询问有无劳累、进食坚硬粗糙食物、咳嗽、呕吐、用力排便、负重活动等诱发因素。 (二)身体状况 1.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体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时,周围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也可减少致贫血。 2.门-腔静脉交通支曲张表现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突发大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出血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表现为呕血、黑便。由于肝功能损害引起相关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常难以自止。 3.腹水 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病人出现腹胀,查体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4.其他表现 如营养不良、蜘蛛痣、肝掌、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门静脉高压症多为肝硬化所致,病程较长,经久不愈,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更是精神紧张,有恐惧感。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在脾功能亢进时,全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 2.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见血清清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升高,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食管吞钡X线检查 可观察到曲张的静脉呈蚯蚓样或串珠状改变。 4.B超 可确定有无肝硬化、脾肿大和腹水,了解门静脉直径及血流方向。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病人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严重的脾肿大或伴明显的脾功能亢进、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常须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手术 手术方式有以下2类: (1)断流术:是在脾切除的同时,阻断门-奇静脉的交通支反常血流,从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及破裂出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即切除脾,同时彻底切断、结扎胃冠状静脉和贲门周围的静脉分支 治疗 - 手术 (1)分流手术: 门静脉系和腔 静脉系吻合连 通,压力较高 的门静脉系血 液直接分流到 腔静脉系统。 治疗 - 手术 (1)分流手术:①脾肾静脉分流术 ②门腔静 脉分流术 ③脾腔静脉分流术 ④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 治疗-手术 (1)分流手术:①门腔静脉分流术 治疗-手术 (1)分流手术:①脾肾静脉分流术 治疗-手术 (1)分流手术:②脾腔静脉分流术 治疗-手术 (1)分流手术:③肠系膜上、下腔静脉 分流术 治疗-手术 (1)分流手术:④ H型间置 门腔分流术 治疗-手术 (2) 断流手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血管范围:① 冠状静脉: 胃支、食管支以及高位食管支;② 胃短静脉;③ 胃后静脉;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