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别山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

发布:2017-06-10约6.6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 大别山隧道WHSD-2合同段出口工区 监 控 量 测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工程处大别山隧道出口工区 二OO五年七月一日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大别山隧道先期开工段工程为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湖北境内的一部分,设计里程DK212+300~DK226+600,全长14.30km。其中大别山隧道全长13253m,为单洞双线长大隧道,是全线工期控制性工程。从大别山隧道中部分界,划为两个合同段,本合同段为WHSD-2标,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境内。 本合同段(WHSD-2)主要工程内容为:大别山隧道出口段、大别山二号斜井、碧绿河隧道及部分路基、涵洞工程。其中大别山隧道出口段正洞长6908m;大别山二号斜井长1077.08m;碧绿河隧道位于大别山隧道出口方向,相距250m,长212m,最大埋深29m,属大跨浅埋隧道;路基长706m,挖方47797.45m3,填方82869.5m3;钢筋砼盖板涵洞6座,共计215.14m。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承诺的工期要求,我项目部承担大别山隧道正洞DK218+774~DK225+682段6908米,碧绿河隧道212米及706米路基、6座钢筋砼盖板涵洞工程,其中路基挖方47797.45m3,填方82869.5m3的施工任务。 1、2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大别山隧道平面出口段位于曲线上,左线曲线半径为7000m,右线曲线半径为7004.6m,曲线段长799.93m,其余均为直线。隧道位于5.0‰的下坡上。碧绿河隧道与大别山隧道出口处于同一段曲线上,纵断面为5.9‰的下坡。 1、3气候条件 沿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旱,夏季多雨,干湿交替,四季分明。线路所经地区,年均降雨量900~1600mm,每年6~9月为汛期,此期间降雨量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全年平均气温为14.6℃~16.4℃,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2℃~28.7℃,极端最高气温43.3℃;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4℃~3.3℃,极端最低气温-12.9℃。平均无霜区为210~259天左右,风力最大8~9级,风速为21m/s~25m/s。 1、4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工程所处区域地层出露主要有Dbc下元古界大别山群片麻岩组合和K1白垩系花岗岩系列及少量第四系坡洪积层。具体叙述见 “表1-1 地层岩性特征表”: 表1-1 地层岩性特征表 序号 地层时代 特 征 所处地段 1 早白垩世乌石岩单元(K1W) 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局部片麻状构造发育 DK218+870~DK225+682 2 早白垩系楼下湾单元(K1L) 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局部片麻状构造发育 DK218+774~DK218+870 3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卵石土、漂石土及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米 主要分布在开阔的河 谷地区 (2)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大别山中间隆起带,洞身断层、节理发育,共穿越十余条断层及节理密集带,对本标段正洞及辅助坑道工程地质条件有影响的按里程顺序分述见“表1-2 隧道地质构造表”。 其他规模较小的断层,多为节理式高角度断层,无明显的断层破碎带及断层角砾,岩体较完整。 表1-2 隧道地质构造表 序号 地质构造带 出露里程 特点及其影响 1 Fd5节理密集带 DK219+390 与线路以85°角相交,走向大致为350°,产状80°~85°,长度大于3km,节理带近乎直立。地貌表现为一沟谷,河谷中大部分被覆盖。影响洞身范围:DK219+370~+400。长30m。 2 Fd6节理密集带 DK221+560 节理产状大致为120°~80°,带内岩体被切割,较破碎,石质坚。影响洞身范围:DK221+543~564。长21m。 3 Fd7饶家畈断层 DK222+760 与线路夹角大致为75°,断层走向约30°,产状300°75~80°,长约20.5km;地貌表现为一沟谷,主断裂面位于河谷中央,被第四系覆盖,根据其旁侧断裂分析,为一右行平移断层,破碎带有硅化现象。影响洞身范围:DK222+750~+800,长50m。 4 Fd8断层 DK225+060 与线路夹角大致为70°,断层走向约10°,产状100°~85°,延伸规模较小,长约1.2km;地貌表现为一冲沟,断裂面位于沟谷坡脚被覆盖,沟中基岩顺山谷方向的节理发育。影响洞身范围:DK225+018~+063,长45m。 (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位于大别山核心地带,地壳抬升剧烈,剥蚀冲沟发育,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隧道通过断层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