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一、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任务
1、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掌握围岩和支护的稳定状态,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日常施工安全管理;
2、通过监测数据的历史变化,分析了解支护结构的作用及效果,了解隧道变形发生的规律及变化情况;
3、将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反馈于隧道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中,确定施工管理等级,为工程施工变更、索赔提供原始基础资料;
4、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5、积累资料,供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二、监控量测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监控测量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施工工序,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现场应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三、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
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1、洞内观察: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必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 置
测试精度
量测间隔时间
1 ?15d
16d? 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测、地质 罗盘等
开挖及初期支护 后进行
—
—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 敛计
每5 ~50m —个断 面,每断面2 ~3对 测点
3.1mm
1 ~2次/(1
1 次/2d
1~2次/周
1~3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 法,水准仪、钢 尺等
每 5 ~ 50m ~个 断面
0.1mm
1 ~2次/1
1 次/2d
1~2次/周
1 ~3次/月
4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 法,水准仪、铟钢 尺等
洞口段、浅埋段 (h0≤2b)
0. 5mm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6时,1 ~2 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 5b时, 1 次/2 ~3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 56时, 1 次/3 ~7d
选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测试精度
量测间隔时间
1 ~15d
16d? 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
钢架内力 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 其他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 1?2个断面,每断面 钢支撑内力3 ~7个 测点,或外力1对测力计
0.1 MPa
1 ~2 次/d
1 次/2d
1 ~2次/周
1?3次/月
2
围岩体内 位移(洞内 设点)
洞内钻孔中安 设单点、多点杆式 或钢丝式位移计
每代表性地段1? 2个断面,每断面 3 ~7个钻孔
0. 1 mm
1?2次/d
1 次/2d
1 ~2 次/周
1 ~3次/月
3
围岩体内 位移(地表 设点)
地面钻孔中安 设各类位移计
每代表性地段1~ 2个断面,每断面 3 ~ 5个钻孔
0. 1 mm
同地表下沉要求
4
围岩压力
各种类型岩土 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1~ 2个断面,每断面 3 ~7个测点
0.01 MPa
1 ~2 次/d
1 次/2d
1?2 次/周
1?3次/月
5
两层支护 间压力
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1~ 2个断面,每断面 3?7个测点
0.01 MPa
1?2次/d
1 次/2d
1 ~2 次/周
1 ~ 3次/月
6
锚杆轴力
钢筋计、锚杆测 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1~ 2个断面,每断面 3~7锚杆(索),每根 锚杆2~4测点
0.01 MPa
1 ~2^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