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森林植被修复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3-08-08约5.8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森林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森林植被修复的林分选择、立地分类、树种选择、修复模式、林 地准备、补植造林、抚育管理、目标树培育、病虫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的森林植被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DB33/T 17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 2120 木荷营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 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松林进行松枯死木清理及除治性采伐的迹地。 4 林分选择 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森林郁闭度低于0.5。 5 立地分类 根据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分类: ——类型I土层厚度 40 cm 以上,坡度 20º 以下的丘陵、低山、中山的中下部的林地; ——类型II土层厚度 40 cm 以下,坡度 20º 以上的丘陵、低山或中山,以及坡度 20º 以下中山的中上 部林地。 6 树种选择 1 类型I林地选择栽培珍贵彩色树种,类型II林地选择栽培高抗逆树种,具体参见附录A。 7 修复模式 采用补植造林模式。 8 林地准备 8.1 林地清理 采用带状或全林地清理林下藤本、杂草、竹类植物和影响补植的灌木;同时,清除林分中劣势阔叶 树。植被的清理可采用人工或机械。 8.2 优良树种留存 清理林地时,应保留生长良好的优良乔木树种,以及不影响目标树种生长的优良灌木树种。针对保 留的乔木树种的多个萌条或分叉主干,保留1个生长优良的主干或萌条,伐除分叉枝干。 8.3 整地挖穴 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 100 cm×100 cm×20 cm。速生树种采用 1年生容器苗补植,挖穴规格 40cm×40cm×30cm;非速生树种需采用 2 年~3 年生容器苗补植造林,挖穴规格 50cm×50cm×40cm。 其他整地方式按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 8.4 基肥施用 每穴施有机基肥 1 kg~1.5kg 或复合肥0.15kg~0.25kg,表土覆穴。 9 补植造林 9.1 造林时间 以春季2 月~3 月为宜,樟、楠木类、木荷等常绿树种也可 10 月~11月造林。以选择阴天或雨后 土壤湿润时栽植为宜。 9.2 造林用苗 采用苗干粗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容器苗造林,容器苗质量应符合 DB33/T 177 规定。珍贵 树种宜选用 2 年~3 年生大规格容器苗,速生树种如杂交鹅掌楸、木荷、枫香、光皮桦、檫树等可选用 1年生容器苗。 9.3 造林密度 2 目标林分密度达到900~1500株/hm ,株距不少于2m,行距不少于3m,类型II 立地环境培育目标 树要多于类型I 立地。 9.4 栽植 栽植时先回填表土,拌匀基肥,栽植深度高于苗木根颈部位5 cm。多年生容器苗在栽植前去袋。 10 抚育管理 2 10.1 幼林抚育 造林后第1年~3 年每年抚育2 次,分别于当年的5 月~6 月、10 月~11月进行。珍贵树种可在第 4 年于9 月~10 月再抚育1次。采用逐年扩穴除草割灌方式抚育,松土深度20cm 以上,抚育应按GB/T 15781规定执行。 10.2 肥料施用 造林后第2、3年的5 月~6 月抚育后施肥 1次,每次每株施用复合肥50g~100g,撒施于植苗四 周的扩穴抚育处。珍贵树种可配合第4 年抚育施肥一次。 10.3 间伐 林龄8年~10年后,林分郁闭度达到0.9 出现自然整枝时,开展第一次间伐,伐除生长势弱、干型 欠好的植株,间伐强度 10%~20%;15-20 年后,胸径生长进入高峰,当林分郁闭度恢复到0.9 时,可 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强度10%~40%,伐除非目标树,保留第一层林中树冠密集、树干通直,生长旺 盛的目标树。 10.4 保护植物多样性 抚育时应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