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迁移的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8-19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迁移的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非点源污染是当前水土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遇到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大,生产生活方式和用水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强,使得非点源污染不断加剧。其中,氮磷是影响水体水质的关键性因素,它们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对人类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紫色土丘陵区是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域水资源较为匮乏,土地流失、水土流失较为普遍,非点源污染的控制较难。因此,对非点源污染物在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中的扩散和迁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索基于SWAT模型的小流域水文模拟和非点源氮磷迁移模拟方法,旨在对该地区氮磷迁移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 建立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水文模型 (2) 采用SWAT模型实现非点源氮磷迁移模拟 (3) 分析不同氮磷源的扩散和迁移规律 (4) 探讨非点源氮磷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和处理:获取小流域内的降雨、径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数据,并进行处理。 (2) 建立水文模型:基于SWAT模型,建立小流域的水文模型,并进行模型校验和验证。 (3) 进行非点源氮磷模拟:设置劣质土壤的扩散速率、不同作物的根系深度、氮磷总量等参数,模拟氮磷的来源和迁移。 (4) 分析结果并验证:分析不同氮磷源的扩散和迁移规律,得出氮磷的来源和迁移路径,并验证模拟结果的可信度。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针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通过SWAT模型的运用进行非点源氮磷迁移模拟和水文模拟,以期得到以下预期成果: (1) 获得该区域的水文模拟模型,并验证模型可信度。 (2) 分析氮磷源的扩散和迁移规律,得到氮磷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3) 分析非点源氮磷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 (4) 为该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的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