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DEM的黄土丘陵区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发布:2024-09-16约1.2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DEM的黄土丘陵区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

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黄土丘陵区是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类型,其地形地貌的特点是复杂

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准确评估黄土

丘陵区域的水文学过程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本论文将基于DEM数据,构

建一种基于分布式小流域的流域产流产沙模型,以研究其水文学过程,

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步骤

1.搜集黄土丘陵区的DEM数据,建立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

2.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处理。

3.开展模型验证,使用湘江水文站点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

正。

4.研究黄土丘陵区地表水分、土壤水分、蒸散发和降水变化等参数

的时空变化特征。

5.根据模型结果,分析黄土丘陵区域的水文学过程和水土流失情况,

评估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研究预期成果

1.建立基于DEM的黄土丘陵区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为黄土

丘陵区的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根据模型结果,研究黄土丘陵区域的水文学过程和水土流失情况,

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3.结果的实用价值:研究结果可用于制定适合黄土丘陵区域的土地

利用方案,从而合理利用水源和土地资源,促进黄土丘陵区的可持续发

展。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论文将基于DEM数据上开展黄土丘陵区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

型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DEM数据搜集、分布式小

流域产流产沙模型构建、SVM算法预处理与处理、模型验证、模型结果

分析等。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论文的研究进度安排如下:

1.前期调研:2021年12月-2022年2月。

2.研究方案和论文综述:2022年3月-2022年5月。

3.黄土丘陵区DEM数据搜集和处理、支持向量机算法预处理和处理:

2022年6月-2022年8月。

4.模型验证和修正:2022年9月-2022年11月。

5.模型结果分析和写作:2022年12月-2023年2月。

6.论文的撰写、修改:2023年3月-2023年5月。

七、预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数据搜集困难、支持向量机

算法的优化等。解决对策包括:采用多种数据获取方式,以及多次数据

处理和优化主要算法来减少误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