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蚀脆弱性研究的任务书.docx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蚀脆弱性研究的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和水源涵养区,但由于其地质特征和不良的人类活动,该区域水土流失量大,水资源短缺。目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护黄土丘陵区的水土资源,需要对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规律及未来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管理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
1.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了解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的地形、水系、土壤、植被等基本情况;
2.评估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分析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趋势;
3.分析小流域中水蚀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活动等;
4.结合气候预测结果,预测小流域水蚀趋势及未来变化;
5.提出针对小流域水蚀脆弱性进行治理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小流域地形、水系、土壤、植被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
2.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评估,分析其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
3.分析小流域中水蚀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活动等;
4.结合气候预测结果,预测小流域水蚀趋势及未来变化;
5.提出针对小流域水蚀脆弱性进行治理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法:对小流域的地形、水系、土壤、植被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
2.模型计算和分析法:采用水蚀模型对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进行评估和预测,分析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3.统计和GIS分析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小流域中水蚀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文献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合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管理和治理对策建议。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研究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
研究步骤:
1.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2021年10月-2021年11月)
2.小流域水蚀脆弱性评估和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2月)
3.小流域中水蚀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2022年3月-2022年5月)
4.小流域水蚀趋势及未来变化预测(2022年6月-2022年7月)
5.提出治理和管理对策建议(2022年8月-2022年9月)
五、预期成果
1.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小流域的水蚀脆弱性特征、水蚀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未来变化趋势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2.专业的学术论文一篇;
3.可供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参考的数据报告和技术指南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