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能力和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应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全新的面孔悄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几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稳定,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只停留在肤浅状态,一些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甚至有些只是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时髦的“机灌式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迫切课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就能形成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