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肺炎病原学诊断.ppt

发布:2019-06-08约3.2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子生物学技术 优点 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包括苛养菌在内的细菌. 检测耐药基因 对耐药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PCR方法 方法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多重PCR PFGE MP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MPP1粘附蛋白:根据肺炎支原体P1粘附蛋白设计PCR引物: P1: 5’-GCCACCCTCGGGGGCAGTCAG-3’ P2: 5’-GAGTCGGGATTCCCCGCGGAGG-3’ 扩增产物209bp 双重PCR简便、快速检测军团菌 根据军团菌16SrRNA基因和mi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可以扩增 38 6bp 16SrRNA基因和 206bp mip基因片段。 用该方法对军团菌标准参考菌株和47份临床标本进行了检测。 结果:通过一次PCR反应,不仅能够检测嗜肺军团菌,而且能够检测非嗜肺的军团菌,从而克服了单一引物应用时的不足。 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FGE图 谢谢!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 张泓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 病毒病原 合胞病毒、腺病毒 流感病毒A和B 副流感病毒1、2、3 偏肺病毒、鼻病毒 细菌病原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军团菌属、结核杆菌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 非典型性病原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病毒感染为25 %~ 35%,细菌感染为21~54 % ,非典型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7 % ,两种以上病原混合11%。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常见微生物病原 年龄组 病原体 主要临床表现 出生至20 日 B 族链球菌 早发型败血症的肺部表现。 G- 肠道细菌 常为院内感染,经常在生后1 周才发现。 巨细胞病毒 全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肺部表现,伴先天性感染的其他体征存在。 3 周至3 月 沙眼衣原体 由母体生殖道感染,出现发热及进展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 RSV 发病的高峰在2~7 月龄,常以喘息为特点,在各季或早春多见。 副流感病毒3 同RSV 感染非常相似,在婴儿晚期影响很小,在冬季不流行。 肺炎链球菌 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病原。婴幼儿年龄组 百日咳杆菌 主要引起支气管炎,但在严重病例也引起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引起重症肺炎常合并渗出。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常见微生物病原 年龄组 病原体 主要临床表现 4 月至4岁 RSV、腺病毒、副流感流感病毒、鼻病毒 是引起年幼儿肺炎的最常见病因。 肺炎链球菌 最常引起大叶性肺炎,但也可引起其他形式的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血清型和不定型株在发展中国家可引起肺炎 肺炎支原体 在这一年龄组中的年长儿中主要引起肺炎 结核分枝杆菌 在此病原感染高度流行地区是肺炎的重要病因。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常见微生物病原 年龄组 病原体 主要临床表现 5 至15 岁 肺炎支原体 这一年龄组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因 肺炎衣原体 可能是这一年龄组年长儿童肺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的最主要病原,但可能也引起其他形式肺炎。 结核分枝杆菌 在此病原感染的高发地区是肺炎的常见病因,并可能在青春期和妊娠期病情恶化 儿童CAP 病原学诊断方法 病原菌分离培养 免疫学方法检测病原的特异性抗原抗体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病原培养分离 标本种类 血液 胸水 支气管肺泡灌洗 痰液,咽、鼻分泌物 血液培养 肺炎伴发菌血症机会5%~10%,重症和免疫抑制患者则较高。 血标本采集方便、安全,且污染机会少、特异性高,它们在病原学诊断上具有特殊意义。 重症特别是免疫抑制宿主肺炎,应尽早、多次采血作细菌和真菌培养。 血液培养 血培养标本要求 采集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配备的儿童专用血培养瓶 每次2瓶,在不同部位采血 采血量,儿童3-5ml,婴幼儿1-2ml。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 采血份数与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采血量与阳性率的关系 胸水 对大多数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炎,无论确诊与否,应该行胸腔穿刺术采集标本。胸腔积液或脓胸均应做厌氧培养。 胸水是无污染标本,不论被检测出的微生物数量多少,都被认为是病原体。 细胞计数和pH测定,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鉴别结核胸膜炎具有较好价值。 胸水的抗原检测用于疾病诊断,如流感嗜血杆菌b型、肺炎链球菌、军团菌或新型隐球菌。 痰标本 痰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直接镜检、细胞学筛选、定量或半定量培养以及所发现的微生物的致病力等加以解释。 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的检测,但不适于检测厌氧菌。 在无菌条件下,用负压吸引法吸取患儿会咽部以下的下呼吸道的分泌物,置灭菌三通管内。 痰标本 痰涂片镜检每低倍镜视野10个鳞状上皮细胞,25个中性粒细胞。 痰标本也可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