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金属与酸及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件人教必修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掌握钠和水反应的原理,会描述实验现象。
2.了解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3.掌握铁与水的反应。;一、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
酸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 ,如Zn、Fe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2.钠与水的反应;;3.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所以其得失电子情况应该分析如下:
;一、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1)反应实质:一般情况下钠与任何水溶液反应时,都是钠与该溶液中的H+反应,产生H2。
(2)具体反应的分析;; (2012蚌埠高一检测)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A.盐酸 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C.FeCl3溶液 D.CuSO4溶液;
解析:钠与酸、碱、盐的水溶液反应均放出氢气。A项发生反应:2Na+2HCl===2NaCl+H2↑,只有气体无沉淀生成;B项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Na与水反应时,消耗水同时生成NaOH,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NaOH晶体;C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进一步与FeCl3反应,生成Fe(OH)3沉淀;D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CuSO4继续反应,生成Cu(OH)2沉淀。
答案:A
;
【温馨提示】分析钠与碱、盐溶液反应时,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生成的NaOH与碱或盐是否发生反应。分析钠与酸反应时,先考虑钠与酸的反应,若剩余钠,再考虑钠与水的反应。
;【针对训练】1.将金属钠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2SO4 B.K2SO4
C.CuCl2 D.KOH
解析: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时均产生H2。A项Na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溶液质量增加;B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质量增加;C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溶液质量减轻;D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C;
二、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定量关系
分析依据: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关系
(1)金属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产生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2)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反应后两溶液质量增加相等。
(3)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
(4)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其金属失去1 mol 电子时质量的倒数比。
(5)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的倒数比。
(6)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比等于失去1 mol电子时金属的质量比。; (2012西城高一检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B ;【针对训练】2.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解析:铝与盐酸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当生成等体积气体时消耗HCl、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C; 取金属Na、Mg、Al各0.1 mol,分别投入均盛有100 mL 0.5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放出H2的体积
A.一样多 B.Na最多
C.Mg最多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
【误区警示】钠与酸反应时,无论酸是否足量,钠都不会有剩余,且生成H2的量与消耗Na的量存在定量关系:2Na~H2↑。; 用铝箔包裹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 H2
C.大于1.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