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柴德君 第一节 局部感染 定义: 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一种或多种化脓性细菌侵入人体某一部位生长繁殖,破坏组织时所发生的炎症过程为化脓性感染,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形成局部化脓。 临床表现: 常见的化脓性感染有疖、痈、蜂窝织炎、脓肿、丹毒、睑板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手部感染等。 对炎症感染的及时控制可以避免或减轻炎症感染的一些后遗症及其可能导致的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 局部症状: 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化脓性骨关节炎肢体常处于半屈曲位,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软组织慢性感染有局部肿胀或硬结肿块。骨关节慢性感染脓肿穿破后形成窦道或瘘管,症状有所减轻。 功能障碍: 感染侵及某一器官时,该器官及其所属的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如肾盂肾炎可出现尿频、尿急等。 全身症状: 感染轻微无全身症状,感染重时可以出现毒血症。 康复治疗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早期浸润期:紫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 化脓坏死阶段:较大剂量超短波、白炽灯、红外线灯温热治疗和紫外线红斑量照射 吸收修复阶段:微热量超短波、亚红斑量紫外线、氦氖激光等治疗。白炽灯、红外线、微波等治疗。 慢性迁延阶段:白炽灯、红外线、激光、微波 溃疡、窦道、瘘管:感染重时,紫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直流电离子导入。感染不明显但愈合缓慢时,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白炽灯、氦氖激光、微波、直流电锌离子导入。对产生慢性感染的病症,亦需给予必要的物理治疗。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可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早期应用物理治疗。 内脏器官化脓性感染 内脏器官炎症感染的部位较深,单用药物治疗会使之不能完全吸收而转为慢性。在急性期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后,即可采用无热量超短波治疗。炎症局限后改用微热量治疗,疗程可稍长。 炎症后遗症 肥厚性瘢痕:应早期进行康复。蜡疗、红外线等温热疗法。音频电、调制中频电、直流电离子导入等治疗。超声波治疗。磁疗。运动治疗。按摩。压力衣的应用。 关节挛缩:蜡疗、红外线等温热疗法。音频电、调制中频电、直流电离子导入等治疗。运动治疗和按摩。 腹腔内粘连:蜡疗、红外线。音频电、干扰电、调制中频电疗。呼吸运动、腹肌锻炼、腹部按摩及下肢活动。 胸膜粘连:呼吸训练,心前区禁用中频电。 第二节 疼 痛 定义 1986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有关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流行病学 欧洲调查,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9%,其中66%为中性疼痛,34%为严重疼痛。 美国调查,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0%。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70岁达高峰. 临床分型 神经性疼痛、中枢性疼痛、外周性疼痛 疼痛评定 评定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疼痛评分法 口诉言词评分法 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 痛阈的测定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电刺激镇痛疗法,冷疗和热疗,运动疗法,手法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姿势矫正和支具的应用 针灸、推拿和按摩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经皮用药,激痛点注射,腱鞘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椎管内硬膜外给药,神经根封闭,神经破坏因子 健康教育 第三节 痉 挛 定义 Lance的定义: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的阳性表现。 Young的定义: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源于异常的脊髓内原始传入冲动过程。 Pandyan定义: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流行病学 约30%的脑卒中患者,6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及75%的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会出现需要治疗干预的痉挛。全世界有超过1.2亿人受痉挛的影响。 临床分型 脑源性痉挛 脊髓源性痉挛 混合型痉挛 成人痉挛的评定 肌张力量表: Ashworth痉挛量表,内收肌张力量表,临床痉挛指数 其他综合能力评定: 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平衡评定,步态评定 电生理评定 测定H反射的潜伏期可推测周围神经的传导情况。 康复治疗 治疗方法: (一)减少加重痉挛的不当处理和刺激 抗痉挛模式,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慎用某些抗抑郁药物 (二)运动治疗与物理因子治疗 持续被动牵引,放松疗法,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常用物理因子治疗 (三)药物治疗 口服药,局部注射(肌肉注射,鞘内注射,神经或运动点阻滞) 当痉挛不能用药物和其他方法缓解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四节 压 疮 压疮是指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或受摩擦力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