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实用型和复合型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电气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学生受到电机电器、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
标准学制:4年(其中3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1年到企业实习实践)
毕业学分:170+3(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学分,学科导论1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46.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3学分)、专业课程(38.5学分)及企业学习环节(32学分)组成。
五、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备注 通识课程 Ⅰ类 36.5 21.5 686 Ⅱ类 10 5.9 学科基础课程 53 31.2 876+5周 专业主干课程 23 13.5 358+2周 15.5 9.1 企业学习环节(含实践、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32 18.8 32周 170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Ⅰ类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
学时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实验学时 周学时/开课学期 T7200I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surve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32 32 2/2 T7200I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rxism 3 48 32 16 3/4 T7200I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ity and basic laws 3 48 32 16 3/1 T7200I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Essentials of maosim,deng’s theory and on three represents 6 96 64 32 6/4 T7200I005 形势与政策 Position and policy 2 32 32 1/1~4 T6105I0013 64 32 32 4/1 T5103I001 大学英语 English 12 210 210 5/1~3 T6201I0014 120 120 2/1~4 T6203I001 1.5 36 24 12 2/1 小计 36.5 Ⅱ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 要求在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生物与医学类、自然科学类、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等五类Ⅱ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各选2个学分 合计 36.5+10 (二)学科基础课程(必需全部修满)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
学时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实验学时 周学时/开课学期 J5501Z001 高等数学(I) Advanced Mathematics(I) 10 180 160 20 5/1~2 J5501Z004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2 32 32 2/2 J5501Z0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Ⅱ)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2 36 36 2/3 J5501Z007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omplex Analysis 2 56 56 2/3 J5502Z001 大学物理(I)Physics(I) 7 120 120 4/2~3 J5505Z001 物理实验(I)Physics Experimental(I) 2 56 56 2/2~3 J5901G002 工程制图(Ⅱ)Engin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