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乙烯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7.2.1乙烯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7.2.1乙烯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意识。通过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原理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乙烯的制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之前,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烷烃、烯烃的基本概念,但对于烯烃的官能团、性质和反应机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但兴趣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理论分析。学生的能力方面,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化学符号的解读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倾向于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乙烯这一章节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乙烯的结构特点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失败或结果不准确;三是乙烯的化学反应,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反应机理,导致对反应现象的解释不准确。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乙烯结构模型、性质变化图表、相关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乙烯制备实验所需的乙烯制备装置、试剂、安全防护装备等,确保实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附近布置实验器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乙烯的图片或模型,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烯烃的基本概念,如烯烃的官能团、结构特点等。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等知识点。
举例说明:通过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乙烯的性质特点。
互动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乙烯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乙烯的结构式,并标注官能团。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乙烯的结构。
四、实验探究(约20分钟)
实验操作:讲解乙烯的制备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总结实验结论。
五、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等知识点。
提醒学生注意乙烯的性质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总结乙烯的性质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乙烯的制备实验,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烯烃的加成反应。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点梳理
1.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乙烯的分子式:C2H4
-乙烯的结构: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C),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具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烯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乙烯与氢气、卤素、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乙烯可以被氧气氧化,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水解反应:乙烯与水在酸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2.乙烯的制备方法
-石油裂解:通过高温裂解石油烃类化合物得到乙烯
-乙烷氧化脱氢: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3.乙烯的物理性质实验
-乙烯的密度:比空气轻,可以通过密度计测量
-乙烯的溶解性:通过萃取实验观察乙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4.乙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