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7篇.docx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7篇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篇1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实物情况,说说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长哪些叶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吗,怎么挂?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叶子应挂在什么地方,请他们发挥想像力想想树的结构。问他们如何画出来美丽的大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树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把自己名字挂上去,有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相互认识会很麻烦,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同学们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三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成果再现。
比如绘画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或手工的形式完成,虽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练、精致,但他们在这其中会得到很大收获,如自信心、动手动脑能力、鉴赏能力……眼、脑、手协调合作的训练,加之使学生不断完成具有创意、新颖的作品时,就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篇2
本课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课,将英语和美术设计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设计制作与娱乐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单词,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时间能力一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通过让学生研究课本,认识到一副字母牌的形状、色彩、图案及文字应该相统一,后让学生思考其制作步骤,通过学生的回答认识到快捷的制作方法——1.先折叠后同时剪下外形;2.设计字母;3.添加色彩装饰。在学生制作时,本课设计是同桌合作,先是孩子们共同讨论,达成公事后一个孩子制作其底牌,另一孩子设计字母,然后共同完成色彩装饰部分。本节课在创作时,孩子们分工明确,制作起来也非常的快。
从他的.作业看来色彩鲜艳、形状各异、设计独特,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单词,但是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装饰过于粗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渗入养成习惯,培养孩子们认真仔细对待任何食物的良好习惯。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篇3
布艺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