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112133123101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PsychologicalBasi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0/0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无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整体性的理解,形成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课程对接的岗位能力从属于“毕业要求2、3、5、7”,对接的指标点为“2.2、3.1、5.2、7.1”。岗位能力主要包括:(1)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注重立德树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传承民族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具有爱国热情;(2)对基础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和差异性;(3)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和行为分析,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德;(4)运用心理学知识为解决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下表: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2.教育情怀: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和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幼儿。
指标点2.2幼儿为本(M):具有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认同素质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1.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注重立德树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具有爱国热情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掌握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指标点3.1教育素养(M):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以及保育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幼儿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塑造品德、形成习惯的过程,熟悉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2.掌握心理学的概念、特点、理论和方法体系,形成相关的教育技能;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5.班级管理:具有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能够创设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
指标点5.2品德塑造(M):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重视一日生活和游戏的教育价值,善于运用榜样示范、环境陶冶、实际锻炼等方法,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社会情感和行为习惯。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幼儿一日生活中行为的心理学依据;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幼儿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初步的教育反思和教育研究能力。
指标点7.1终身学习(L):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自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4.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使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同时进行,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理解个体心理的发展机制和原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掌控自我,富有面对考验的心理能力。
四、教学课时安排
表2教学课时安排表
主题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
完成课程目标
讲课
实验
实践
主题1
绪论
4
4
0
0
目标1、目标2
主题2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2
2
0
0
目标1、目标2
主题3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
2
0
0
目标1、目标3
主题4
注意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5
感觉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6
知觉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7
记忆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8
想象和表象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9
思维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0
语言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1
情绪和情感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2
意志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3
技能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4
人格和人格倾向性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
完成课程目标
讲课
讲课
讲课
主题15
气质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6
性格
2
2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主题17
能力
4
4
0
0
目标1、目标3、目标4
合计
48
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