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18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word).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人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
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单位:mg·h-1)。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X代表C3,Y代表丙酮酸,①③④过程都能使ATP含量减少
B.过程②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C.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根据图乙分析可知,催化该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0℃
D.图乙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用以催化反应加速进行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
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5.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中细胞的状态,染色剂及生物材料的选用全部正确的是
A.实验1 B.实验2 C
6.有一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W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増殖,那么物质W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逆)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29.(9分)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点。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
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
(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便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田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能够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装置是_________(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可用图丙中的_________过程表示(用标号表示);如果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能否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 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2)图乙中,X烧杯中放置的是_________溶液,如果e的液滴不移动,f的液滴右移,则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
(3)图丙是酵母菌的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物质E可用_________试剂检测,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图丁是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