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2017思修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民事诉讼程序 * (3)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行政争议,或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犯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作出公正合法的判决。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等问题。 * 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 受理 一审程序 二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 (二)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 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 或裁或审制度 一裁终局制度 *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基本格局 * 科学立法是前提 所谓科学立法,需要完善立法机制,亦需破除对立法工作的阻碍因素,这其中关键的就是明确立法的权力边界。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严格执法是关键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公正司法是防线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培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全民守法是基础 法治事关全体人民,自然意味着全民都需要守法。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都是宪法相关法。 * 2、民法商法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的民事法律,包括《合同法》、《担保法》、《拍卖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证券法》、《信托法》等。 * 概 念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民事主体的概念 (1)自然人 (2)法人 (3)其他组织 民事主体的种类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民事主体制度 * 目的是侧重保护谁的权益? 自然人 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事主体制度 * 法人 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2)民事主体制度 * 其他组织 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