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ppt

发布:2018-12-23约1.25万字共1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商法 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信 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劳动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全民守法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程度有关。中国是在13亿人口中搞法治,任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重。况且,中国人长期以来重礼轻法,法治意识淡薄,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各类不信法、不守法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不满14周岁的人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1)犯罪的主体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只对犯——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对无 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14周岁, 不满16周岁的人 (1)犯罪的主体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刑 事 责 任 年 龄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2)犯罪的主观方面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故意 过失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主观上的过错 (2)犯罪的主观方面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犯罪的故意——明知故犯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必然,希望、积极追求 可能,放任、任其自然、 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 犯罪的故意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直接故意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特点:“明知”并且“希望” 间接故意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特点:“明知”并且“放任” (3)犯罪的客体 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主要即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包括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节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 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 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 法律制度 诉讼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适用法律平等原则。???(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5)人民检察院对诉讼实行监督原则。???(6)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必须公开。???(7)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8)合议制度。???(9)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2、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 人民调解法 引渡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遵循法律,公平公正,当事人自愿·····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番职院 曹 群 2006-07-19 建设中特法治体系的意义 建设中特法治体系的内容 一 三 二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色后悔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地位——总目标 建设中特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