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业聚集不同阶段中企业战略选择及其宏观政策制定.doc

发布:2017-09-27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业聚集不同阶段中企业战略选择及其宏观政策制定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 研究。 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还因为其能够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贡献。产业集聚的出现表明企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必然会发生转变。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集聚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产业集中阶段、集合阶段、集聚阶段和衰退阶段,对这四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不同的产业集聚阶段中,企业将有怎样的策略倾向,而国家又应如何介入,可以使在这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中,使社会总效用达到最大,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显然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西方,有相关理论证实,企业自发选择下的集聚,其聚集企业的数量要大于最优效用的数量,这是产业集聚的不利因素,很多产业聚集地也正是这样消退的;在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供给方面存在拥塞成本和投入品市场的竞争,导致更高的土资成本和租金,使许多不堪重负的企业退出市场。卡特尔和过度合作,过度有力的工会,本地基础设施停滞都是集群衰落的潜在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限制竞争和创新,并降低了生产力的进步;在需求方而,企业也面临着拥塞成本,产品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将减少企业利润),技术的不连续性,消费者或顾客的偏好和品位的改变等对集群的影响都是消极的。在出现新的技术时,或者顾客的偏好改变要求新技术的情况下,集群企业对某项技术的过度依赖会使集群整体地走向衰落。而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既有的市场经济环境,宏观调控力度比西方国家要大,使得我们可以在产业聚集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政策指导,使产业及时升级,避免西方国家产业集聚过剩的现象出现。 目前,在中国,产业集群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产业集群与硅谷产业群这类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重复建设、创新力弱等问题。这些也都迫切的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以便对国内产业聚集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 本文分别对四类企业竞争优势影响因素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各阶段分析结果的差异来研究产业集聚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阶段性影响和企业战略选择对积聚环境的反影响,以求对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外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分析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产业集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主要代表理论有: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波特的钻石理论、经济社会学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理论。 1990年,Michael Porte: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对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钻石模型。他认为国内竞争和产业地域集中是促使竞争优势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国内的竞争使得整个产业链不断的升级,产业地域集中加大了产业内各环节的交流,从而对竞争效果产生了放大效应。同时,地域上的集中还对组织变革和技术创新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绝大多数的集聚区内不仅有一原料的供应者和产品的消费者(能够降低总交易成本),还有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这使得集聚区域内能够做到在正式或者非正式场合不通畅的交换知识和观点。然而这种交流往往都是局限于区域内部的,因此区域内部企业相对于外部零散企业来说将更有竞争力。 1991年,Paul Krugmam在“Geography and Trade”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心一外围”的模型,深入研究了产业集聚背后的三个重要要素:首先是劳动力资源(Labour Market Pooling)。当类似产业中一大群企业聚集到同一个区域时,将会培养起来一大批相关的技术工人。第一个要素是中间投入品的供给。当企业在某个地域集中时,会吸引与该产业相关的原料和服务的供应商落地,随着供应商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将会随着规模效应不断的降低,这对在当地集聚的产业又有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有着自我强化的作用。第二个要素是溢出效应(Spillovers)。集聚使得当地公司更容易的进行知识交流,在信息共享度高的区域里,企业总是向着最好的那个标杆企业发展,这使得整个地域的经济呈现出正向的波动。 波特和克鲁格曼的这两篇文献为产业集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 对现今有影响的概念 80年代前的研究 马歇尔 集聚现象三个原因: 1、专业化劳动力的增加、 2、产业所特需的专业化投入品的供给增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