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探讨.pdf
语文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搭起适合学生学习的支架,引导
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语文支架式教学是支架式教学在语文教
学当中的运用。支架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于旧知识、始于搭
支架和功于助学习。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开展,支架式教学被广泛应用,
作用也越来越大。语文支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的理念,其核心在
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搭建合适的支架,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搭建的支架一
步步往上攀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
不断的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下产生新的知识与调动已有知识的
再运用。它一方面良好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又推动了教师自
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这对于整体的语文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语文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教学一定存在教模式。模式一词,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提到:模“,法
也。”“式,刑(型)也。”模式的意思就是模型,有规范、标准之意。在《现代汉
语词典》中对于模“式”一词解释为某“一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
准样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教学
目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型。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搭起适合学生学习的支架,引导
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学习目标。支架式教学就是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
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一种运用,其实质是利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作为学习过
程中的脚手架。这一教学理论是建立在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
展区”理论之上,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通过实验和
研究,将母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支持扩展到教学领域,由此提出了支架式“
教学”的概念。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
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
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
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
平,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在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
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所能获得的潜力。维果斯基
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教育者所要努力的方向。语
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方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
一为学生提供稍微带有难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
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
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语文支架式教学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就是根据建构主
义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当中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为学生的学习
提供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适当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
攀升。从而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
能力,得到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样语文教师才能不停地把学生的语文能力从
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支架式教学在
语文教学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于旧的语文知识、始于搭建语文支架和有功于帮
助语文学习。
(一)基于语文旧知识
支架式教学运用的核心就在于搭建合适的脚手架,而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是建
立在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
文实际水平搭建合适的支架,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搭建的支架一步步往上攀登学习,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语文支架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能关注到
学生已经学到的旧知识,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时,要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教
师要对学生现有知识的水平有充分的了解。这里的旧知识指的不只是学生在学校
里、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也包括从课堂外、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和
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关注到学生已有知识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
上通过对旧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并将其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才能真正建立适合
学生发展的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