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趣味哲学:亚里士多德详解.ppt

发布:2016-08-26约6.48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潜能 质料 实现 形式 柏拉图提出本质先于现象,但是现象如何产生并没有解决。亚里士多德延续了这一思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是一个从潜能到实现的过程,从潜能到实现不仅仅是时间中的生成,而是具有自己实现的逻辑关系。 质料与潜能的关系属于本体论,而不是宇宙发生论。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实现的关系 质料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形式则是实现。 在《形而上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说这门学问是专门研究on的学问,他叫做“to on hei on” 拉丁文译作“ens qus ens”,英文译做“being as being”.我们现在一般译为“作为存在的存在”,或者“作为是的是”。它被叫做第一哲学。 希腊文的原文是“einai” “on”,即研究“einai,on”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 英文译为being 在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中都包含三层意思,即“在”、“有”、“是”,是三合一的概念。 中文里没有这样的词,能同时包含三层含义,所以,一般译为“存在”或“是” 《形而上学》F卷第一章里讲“有一门学问研究‘on’,研究那些由之自身依存于它的东西” “on”一般认为有两层意思: 一是最普遍的;一是最完美和最神圣的 巴门尼德的存在:一切都归为存在,存在是最普遍的;存在是不动,永恒完善 柏拉图的相:一类事物的共相;具体事物的依据目的,永远达不到的最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的“是”也含有这两层意思。 但他还没有彻底抛弃古代广义哲学的含义,把数学、物理学等一些带有思辨性的学问也叫做哲学。但他认为,研究“作为是的是”的学问是最根本的,所以,叫做“第一哲学” 具体科学只割取“是”的一部分,对于“是”本身不闻不问是不对的,而对“是”的研究是其他一切的基础和依据。——哲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女王” 1、对于各种原因的研究,是不是同一门科学的任务? 2、科学是不是既研究实体的原则,同时又研究公理? 3、是不是同一门学科,研究所有的实体? 4、在可感觉的实体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实体?如果有,他们是同一类的还是不同类的? 5、是不是同一门学科,既研究是实体,有研究实体的属性?还有,“统”和“异”、“类似”和“不类似”、“在先”和“在后”,这些相反的东西有什么学科来研究? 6、事物的本原是“种”,还是它的组成部分? 7、如果实体是“种”,那是最高的“种”呢?还是最接近个别事物的“属”? 8、在质料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存在?他们是一个还是多个?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在个别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着? 9、本原在数目上是同一个呢?还是在定义(逻各斯)? 10、有生灭的事物和没有生灭的东西,他们的原则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11、“一”和“存在”是实体还是属性? 12、本原是一般的还是个别的? 13、本原是潜能的还是实现的? 14、数学的对象(数、线、形、点)是不是实体?如果他们是实体,他们是和感觉的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还是只存在于可感觉的事物之中? 描述事物存在的存在方式,即范畴论 “就自身而言的存在的意义如范畴所表示的那样,范畴表示多少种,存在就有多少种意义”(《范畴篇》) 十个范畴: 实体(是什么)、数量 、性质、关系 、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承受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就是事物是什么,即“是其所是”。即事物成为其自身的本质规定。英语是“substance”,”站在下面的东西或者支撑着”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观点前后矛盾,“永远追寻不到答案” 1、个别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属”和“种”是第二实体 2、“是其所是”是第一实体,即形式 3、神是最高实体,最高实体是理性把握的对象 参见《范畴篇》《形而上学》第七、八、九、十二篇 首先实体的划分: 非永恒的感性实体(有生灭变化的具体事物) 永恒的感性实体(各种天体) 永恒的非感性实体(不动的动者,神) “不动的动者” 完全现实的,不具有任何质料。 “不动的动者”是愿望和的对象和理性的对象。 ,“善”是愿望和理性的的最高目的;所以它是万物的目的因。即最高的目的,是第一推动者,是万物的目的,是最高的存在。 “不动的动者”自己不动,如果它自己运动,就会有使它运动的动力,它就不是最高的存在,就不完满。 ——第一推动力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伦理学著作是《尼哥马科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伦理学的主题不是以认识为目的,而是以实践为目的。 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幸福” “幸福就是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 ——向“善” 人的善,就是理性(努斯) 幸福是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的行动的终极目的。即在理性指导下进行思辨是人最高的幸福。 幸福本身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