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理解: 从动态上看,它是一个过程,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 从静态上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如: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为61316.9亿元。 财政收入问题是现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分。 二、国际上采用的财政收入分类方法 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 直接收入 、间接收入、预期收入 强制性收入、自由收入 公有经济收入、私人经济收入 三、我国采用的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1. 税收 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完全以无偿和强制的方式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 非税收 (1)国有资产收入 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取得的财政收入。收入形式包括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 (二)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1、预算收入 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的筹措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 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等。 预算内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大约在我们国家现在税收收入占到95%。 2、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政府职能、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或提取,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财政性收入。 也即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主要是: (1)纳入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如工商税附加、工商所得税及其他一些税收的附加收入;地方集中的更新改造资金收入、公产公房租赁收入等。 (2)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如公路养路费、航道维护费、育林基金、城市园林收入、社会福利收入、文教、卫生、广播、科研收入等。 (3)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的企业专项基金收入。如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等。 3、制度外收入 首先可以肯定,它没有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但又是打着政府机构的名义收取的。 第二,它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人们概括为“三乱”,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除此而外,一些部门还接受企业和个人“捐赠”、将政府部门的资产收入纳入小金库、无偿占有企业财产。 第三,它大都脱离监管,自收自支,可是说是财政黑洞的主要组成部分。 弊端: 现代法治政府应该确保所有的收入来源都有法律依据。可是制度外收入却是“自行”打着政府的旗号敛财,法律成了一纸空文,违法行为成为了通行的潜规则。 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为腐败的蔓延起了助推器的作用。制度外收入被一些部门和单位藏着掖着,因此不可能对此进行有效监督。所以,制度外收入就成了“小金库”,就成了一些人的灰色收入,就成了贪污浪费、公款高消费等种种腐败者的绿色通道。 制度外收入使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国民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在制度内的税费之外又追加数千亿之巨的额外负担,公众何以承受?另一方面,因为制度外收入能给一些部门和其单位内的个人带来好处,各单位竞相向群众伸手,暴力执法、暴力收费罚款的事端频频发生,这对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如此规模的制度外收入,也会破坏税源,伤害人们创业的积极性。 2、按部门结构分类 一、二、三产业 四、收费和预算外资金 (一)收费 1、性质 与税收的区别 2、收费的特殊作用 (二)预算外资金 1、含义 2、历史和现状 3、带来的问题 4、改革 (加强管理、精简机构、费改税)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称之为技术进步。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技术进步速度越快,GDP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的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