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报告(共10篇).docx

发布:2019-04-28约3.41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报告(共10篇) 《哈姆雷特》读书报告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我读完《哈姆雷特》后感觉最为经典的一句话。的确,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为了生存,我们努力奋斗,然而不经意间的一次失败或许就会造成毁灭。书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最终选择了和敌人一起毁灭,这是一场悲剧,也许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 在读《哈姆雷特》之前,我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还不是非常了解,只是在高中课本中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其中就有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感觉莎士比亚的语言十分华丽,具有跳跃性,有时真的很难让人理解,但又确实很美。《哈姆雷特》是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它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被别林斯基视为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这个悲剧的基本情节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报仇的故事。丹麦王子原在国外读大学,因父亲暴死而匆匆回国。不久,母亲又改嫁叔父——克劳迪斯。夜间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 被弟弟害死的,并嘱咐儿子报仇。于是,哈姆雷特改编了一出杀君篡位的旧戏文,请克劳迪斯观看,以证明鬼魂话的虚实。戏未演完,克劳迪斯因做贼心虚而仓皇退席。为报父仇,也为了“重整乾坤”,哈姆雷特同以克劳迪斯为代表的宫廷集团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悲剧性的。哈姆雷特刺死了奸王克劳迪斯,自己因中毒剑同归于尽。他虽报了父仇,重整乾坤的事业却落了个空。 如同西方格言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哈姆雷特的性格,西方甚至有专著讨论。哈姆雷特其实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理想的人物,一个具有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作者借哈姆雷特情人奥菲莉娅之口,称赞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但哈姆雷特的遭遇十分坎坷: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他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则表明他相当的理智和顽强。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很多疑问他可以不追究,过一种被称作麻木或者“看开”的生活。即使在他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仍然真挚的深深的爱着奥菲丽亚。作者笔下的哈姆雷特身上所表现的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和道德。针对封建教会对人的蔑视,哈姆雷特有着一套与中世纪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人间决不像教会所宣扬的是 烦恼的场所,而是美好的花园,他满怀激情的赞叹道:“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充满诗意的台词,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力量和智慧,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哈姆雷特反对封建的尊卑贵贱,主张平等相待。当他的朋友霍拉旭以卑微的仆人自称时,他纠正说应以朋友相称。在他的眼里:“胖胖的国王和瘦瘦的乞丐,对于蛆虫来说,不过是一个桌上两种不同的菜”。虽然比喻不是很恰当,但十分有道理,浅显易懂。 面对一系列沉重的打击与挫折,哈姆雷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黑暗,并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将个人复仇与改造社会结合起来,这表现了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一位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虽报了父仇,却未能完成匡正社会的重任而抱恨死去。而造成哈姆雷特最终悲剧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哈姆雷特所面临的不是一个克劳迪斯,而是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和社会邪恶势力。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尚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未成熟。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他作为人文主义者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所追求的也是个性解放和人 性自由。因此,哈姆雷特虽然同情人民,但不敢相信人民,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总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企图凭借个人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艰巨任务。却没想到人民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主体组成,当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往往顾虑重重,行动延迟,终于陷入悲剧。其次,他身上残留着的旧的传统观念也是造成他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由于相信教会所宣言的天堂地狱之类的说法,他错过了杀死克劳迪斯的最佳时机,因为存在着宿命论的思想,他又在决斗中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这些思想的束缚也是他在斗争中消极被动,最后失败的原因。总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是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莎士比亚说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