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docx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有趣的测量》是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材第二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体积单位进行测量。
2.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如立方厘米与立方米的换算。
3.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如排水法、排水称重法等。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体积的概念,学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强化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明确体积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例如,通过展示不同体积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体积的差异。
-掌握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学生需要学会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比如,通过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让学生熟悉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授排水法、排水称重法等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技巧,例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排水法测量石头的体积。
2.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学生可能会混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难以理解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可以通过对比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进率。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应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准确运用排水法等测量方法,比如,测量时水的体积变化不明显,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提高测量精度。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石头体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测量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直尺、卷尺、量筒、容器、不规则物体模型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体积单位换算动画、测量物体体积的互动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讨论、个体实践、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体积的情况吗?测量体积有什么作用呢?”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体积的实例,如测量饮料瓶的容积、计算沙子的用量等。
-简短介绍体积的概念,以及学习体积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测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体积单位及其换算。
过程:
-讲解体积的定义,以及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概念。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通过实例,如测量一个长方体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直观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测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测量体积案例进行分析,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排水称重法等,并解释其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游泳池的容量、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体积的技巧,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测量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现状、测量方法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测量体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现状、测量方法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体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