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说课稿
南阳市油田一中生物教师 邱静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使用教材为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实验位于本书的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这一节的内容是整个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这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紧接着安排实验: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既突出 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又很好的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的理解和升华,真是恰到好处。本实验按常规教学是个验证性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颜色。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理念,也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们将此实验改成部分探究性实验,对很多问题进行对比和扩展。
2、实验教学目标:
= 1 \* GB3 ①知识目标 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了解叶绿体的色素组成、颜色
= 2 \* GB3 ②能力目标 掌握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 GB3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很具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品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操作
难点: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菠菜叶的研磨,滤液细线的画法等)
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经过初高中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实验操作能力,在本章第1节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中,学生了解了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要素,这些都为本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授课理念: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生物知识,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与乐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探讨——实践”实验教学法,即探究性教学方法。通过每组同学对每一步不同的做法与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出答案,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视频等多媒体,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三、学法分析
分学习小组 以问题为中心,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学会评价与反思。
四、实验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观看视频——自己动手——质疑探究——结果分析
1、课前预习,完成实验导学表(见表1)
2、观看视频,并总结实验操作步骤,并准备实验
观看后,请一组同学代表来总结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 5.观察实验结果
3、学生准备实验:(目的:熟悉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4、活动方式:每组6人,1号2号同学严格按书中步骤和顺序进行实验。其他同学在整体步骤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探究一:探究研磨过程对色素提取及分离的影响。
每组同学分别对第一步提取色素中的研磨步骤做三种处理
= 1 \* GB3 ①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叶
A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和乙醇
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和水
C中加人少量的碳酸钙和乙醇
= 2 \* GB3 ②经过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C几乎无色)
= 3 \* GB3 ③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但不溶于水。二氧化硅有助于破碎细胞,释放内容物。
意义:通过动手真正理解了加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的作用。在比较实验中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在总结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反思能力。
探究二:探究划线对色素提取及分离的影响。
每组同学贵第三步画滤液细线都做两种处理待用
细线 细、直、齐
细线不整齐,
分析实验结果(A、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素带分离清楚 B、得到的四条色素带重叠辨认不清)
意义:学生在探究质疑中相互讨论,培养浓厚的兴趣。
探究三:层析液是否淹没滤液细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每组学生对第四步分离色素都做两种处理待用
将层析液淹没滤液细线
层析液未触及滤液细线
观察结果(A、没有色素的分离,色素全部溶解在层析液中 B、有明显的色素分离现象)
意义: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5、最后,要求每一小组将做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并进行总结、分析。
意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对每组的总结进行点评,学生回顾、反思本节课相关知识
清理试验台并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