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课时教学设计 (1).docx

发布:2024-07-28约1.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的实用性。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2.学习重点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

4的因数有:();6的因数有:()

教师活动:

教师板书记录。

说一说,你对因数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2)一个数的因数有限的。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填写结果。

活动意图:能够初步体会和认识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教师活动: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8题。

此题检验学生公因数是1的数的几种情况,答案不唯一。

学生活动: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

这一题是有关三个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达到“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的要求,每根小棒的长必须是12、16和44的公因数。要使每根小棒的长度最长,所以要找出12、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练习时,可让学生分别写出12、16和44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活动意图:用这个规律找公因数,我们只要找到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

环节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4.作业设计

5.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