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交换原理10秋第5章 电信业务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电信业务网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5.2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5.3 长途电话网 5.4 本地电话网 5.5 国际电话网 5.6 编号计划 5.7 各种接口(自学) 5.8 记费方式(自学) 5.9 其他业务网(自学)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终端设备:电话、数据终端 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 传输设备:PCM高次群、SDH等设备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对终端的业务进行交换、传输 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电话网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业务 电话业务(占电话网业务的95%左右) 普通电话业务 补充电话业务 电路数据业务 传真业务 与电话网相关的支撑网络 信令网 电信管理网 同步网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一般结构 星形、网状、环形、复合型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等级划分 给各交换局指定一个等级 划分的依据是通信量的大小 通信量大的交换局等级高 如长途交换局等级比本地交换局高 一般等级低的交换局要接入更高级的交换局 电话网结构的演变 5.2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 以前是严格的5级等级制(4级长途网+本地网,1986年) 现在:只有2级长途网+本地网(1998年)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结构 由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 长途网:两级 本地网:端局、汇接局及终端 例:我国长途网从原4级向2级变化中 原川、云、贵、藏只有C2,接入西南长途中心C1(成都) 现云、贵、藏的C2升级成DC1,四川的C2和西南长途中心C1合并组成DC1(仍设置在成都)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5.3 长途电话网 我国长途电话网的结构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 长途电话的接续方式 长途电话网向无级演变 我国目前长途电话网结构与近况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 长途电话网包括的路由: 基干路由 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迂回路由 基干路由 是构成长途电话网基干结构的路由 是DC1与DC1之间,以及各级与 下级之间的路由 基干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率小于1% 基干路由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低呼损直达路由 任意两个交换机之间直接设置的直达路由 电路群呼损率不大于规定值(小于1%) 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适应在话务量较大的交换中心之间建立 高效直达路由 任意两个交换机之间直接设置的直达路由 高呼损电路,电路群呼损率会大于规定值 允许话务量溢出 话务量溢出时,通过迂回路由完成 能完成快速呼叫和接续,且保证一定的质量 迂回路由 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路由 第一次路由选择时如遇忙,则更换到第二条,甚至第三条……. 称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由为第一条路由的迂回路由 迂回路由是有两个以上路由串接起而成 迂回路由并非与直达路由对应,而是与首选路由对应 迂回路由由部分基干路由和直达路由组成。 长途路由选择顺序 首选高效直达路由、次选迂回路由、后选最终路由 在选择迂回路由时,选择顺序与原则: 被叫端“自下而上”,先选靠近终端的下级局,再选上级局 主叫端“自上而下”,先选远离发端局的上级局,再选下级局 长途电话的接续制度与接续方式 接续制度 挂号制(长途人工接续,已成为历史) 立接制(长途半自动接续,已成为历史) 迅接制(正在使用) 接续方式 人工 半自动 全自动(正在使用) 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过渡 我国电话网过渡过程 扩大本地网 过渡到三级网(两级长途网) 过渡到二级网(一级长途网) 最终的电话网 一级长途网、一级本地网组成、接入网 长途网和本地网都是无级动态网 5.4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概念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本地电话网的汇接方式 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的应用 本地电话网的延伸 5.4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概念 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端局和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用户线以及话机所组成的电话网络 特点 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话网中的一个长途编号区 一个本地电话网仅有一个长途区号 同一长途编号区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 本地电话网不包括长途交换中心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类型(按服务区分类) 县城+农村 大、中、小城市+郊区 城市+城郊+相邻县及农村 城市市区(市内电话网) 记费方式有多种 市话 郊区话费 农话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多局制: 由若干个电话局组成一个本地电话网。 用户连到各自的电话局上。 各个电话局间通过中继线相连。 两种结构: 结构一:个个相连的网状网结构 结构二:汇接制的树型网结构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结构一:网状结构 由多个端局组成 各端局个个相连 优点:结构健壮,抗故障能力强,各局之间既有直达路由,又有迂回路由 缺点:局间单向中继线数量随局数量的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