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大熊猫》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4-19约2.15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大熊猫》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1、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但是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大熊猫有一定的熟悉度。 2、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一些客观的生活情景能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那些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要努力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 3、情感目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入情景 品读感悟 引入情景 品读感悟 赏 品 读 练自读自悟引导表达引导探究 赏 品 读 练 自读自悟 引导表达 引导探究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动物,它呀,是我们的国宝,身体胖胖的,有一双逗人的黑眼圈,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可爱,它是谁?我想,你们一定能猜出来。(熊猫) 2、播放大熊猫生活片断。 教师引言:对,就是可爱的大熊猫。(板书课题:大熊猫)请齐读课题。 3、教师引言: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大熊猫。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大熊猫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熊猫的可爱,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二、引入情景,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让学生边欣赏大熊猫的生活写真,边欣赏教师的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全文。 教师引言:刚才我们从大屏幕中认识了大熊猫,下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35页请大家自读课文第7课,从课本里再次认识认识这可爱的大熊猫。 3、请学生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1)、教师引言: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人见人爱,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大熊猫的样子是怎样的吗?请你们同伴间互相说说现在你脑海中的大熊猫的样子是怎样的? 2)教师引言:谁来说一说熊猫的样了?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样子(很可爱) 4、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引言: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的样子,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读出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熊猫的喜欢? 2)、以评促读,指导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如:某某小朋友把描写大熊猫的“胖胖的”“圆圆的”“毛茸茸的”这些词语读得很好,读出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熊猫的喜爱。 5、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引言:大熊猫那么可爱,那它平时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小朋友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说说: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教师相机板书 :小(很活泼) 大(爱睡觉) 3)让学生表演熊猫小时候的活泼,和长大后那懒洋洋,却有憨厚可爱的样子。 4)熊猫睡醒后,它的行走有什么特点?(丰富词语:扭动、走来走去) 教师引言:我们一起来模仿熊猫睡醒后那懒洋洋的样子吧。 5)、搭档表演读课文第3自然段。 教师引言: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和长大后那懒洋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