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园林工程建设程序及施工技术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园林绿化
工程建设程序及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节 工程前期工作程序
一、前期手续办理程序
选址
立项
方案设计
报批设计方案(市城乡规划局)
施工图设计概算编制
建筑物地质勘探审查
招标公告(需图纸审查、方案审核通过),同时发布招标文件。
概算审批(市发改委)
施工图审查(市住建委)
办理规划许可证(市城乡规划局)
财政预算编制(财政局)
财政评审 确定并公布招标控制价
招标答疑 统一工程量
8、 开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
招标文件发出5天后进行招标答疑,15天之内完成工程量统一,并确定招标控制价;完成概算审批、图纸审查后,送财政评审,评审完成后即可开标,确定施工单位。
以上8项主要是建设单位的工作,多数与施工单位无关。与施工单位有关的只是制作标书,参加一些与招、投标相关的工作。中标以后的施工企业需要做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签订。由甲方或招标代理方制定。
申报质监手续。向园林质监站提供《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立项批准文件、施工图“绿色图章”审查意见、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中标通知书、施工和监理及勘察设计合同、建设和施工及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登记表等6个方面的资料。
二、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施工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跟踪审计单位参加。主要是查找问题,提出建议,确保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理念、达到预期效果。
(二)种植土、苗木、管材、石材等材料的考察及供应商的确定;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的组织。
(三)临时设施的建设,水、电、路、食宿、交通车辆、办公用品的准备等。
(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根据合同约定或建设单位的施工进度要求,倒排工期,确定施工程序、组织形式,明确各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
其中,施工图纸会审要做到“十看”:
1、看树种、品种的选择是否符合适地适树原则。我市地处滨海盐碱地区,通过换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但解决不了风沙所带来的盐碱问题,特别是在市郊和建设工地附近风沙扬尘的盐碱度很高。因此,一般应选择抗盐、耐碱的植物种类,如一些乡土树种、经过引种试验获得成功的树种。
在风沙太大的地段不宜栽植雪松、油松、水杉、苦楝等不抗风沙、盐碱和不抗冻的树种;地势低洼的地片不宜栽植刺槐、国槐、桃树、樱花、榆叶梅、紫叶李等不耐涝的树种;斜坡坡地和水浇条件较差的地段不宜栽植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等根浅怕旱的植物。
原土(不换土)绿化,应取土化验后,根据土壤含盐量确定植物种类。含盐量低于2.0‰的地段,一般植物均可栽植;含盐量在2.0-3.0‰的地段可配置较耐盐碱的植物(如白蜡、龙柏、蜀桧、旱柳、垂柳、刺槐、紫穗槐、火炬、千头椿、苦楝、红叶小檗等等);含盐量在3.0-6.0‰的地段可配置更耐盐碱的植物(如中天玫瑰、沙枣、沙柳、柽柳、芦苇、荻草‰以上的地段,目前可栽植的植物种类非常少,只有柽柳、盐松(短枝型柽柳、观赏性柽柳)、芒草、芦苇、黄须菜、碱蓬、滨藜、二色补血草、白刺(地枣)。
2、看树种、品种、规格的配置是否符合绿地性质的要求。
行道树、需要有较大树荫的地方(如停车位两侧及设计有座椅、座凳的地方)应配置树体高大、分枝点在3.0米左右、树冠舒展宽阔、枝叶茂密、叶片较大的落叶乔木树种,如:法桐(悬铃木)、白蜡、旱柳、垂柳、毛白杨、黄山栾、国槐等。而不宜配置冠幅狭窄、枝叶稀疏、生长缓慢的树种(如新疆杨、青桐、水杉、银杏、枣树),也不宜栽植树体较矮小、分支点较低的小乔木和花灌木。
高压线下方不宜栽植高大乔木;
游人活动场地、休憩场所内及周边,特别是儿童活动场所,不宜栽植凤尾兰、蔷薇、月季、玫瑰、鸟不宿(枸骨—1.2m,即石屑层以下),坡降(不小于3‰,即每100m下降0.3米)是否合理。
10、看其他设施配套是否合理。如休闲设施的位置、方向、高度、密度、尺度等是否合理,材质的选择是否合理;游览路的位置、走向、宽度、材质、各层厚度、承压力、转弯半径、坡降,路沿石的材质、尺寸、形状,路面及两侧绿地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和符合规范标准;竖向设计中每个层面及起伏地形等高线的高程是否明确、合理。
在图纸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应以书面或口述的形式反映出来,由设计单位逐一进行书面修改、说明。
除参加图纸会审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经理,还应全面查看图纸的每一个细部设计,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工程施工程序及技术要点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大致有12道工序。
一、打点、放线。按照设计定位坐标,用磷肥划出绿地边界线,或用木桩标注出边界线及其高程。
二、地形整理。在测量好现状高程的基础上,按照设计高程或等高线挖高填低,达到地面平整或坡形顺畅、舒缓、自然。注意绿地内的井池、线杆四周及绿地周边的盐碱土要清理到位。
三、排水管网的施工。深度、坡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