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互联网应用体验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3课互联网应用体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课《互联网应用体验》。本节课主要围绕互联网的实际应用展开,内容包括:
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2.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购物等。
3.互联网应用的操作实践,包括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
4.互联网安全与道德规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筛选和评价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其能够有效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3.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他们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网络秩序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互联网应用中探索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组成:让学生理解互联网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全球信息系统,重点掌握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系统等基本概念。
-互联网应用的操作实践:包括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实际操作,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检索,强调关键词的选择、搜索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环节。
2.教学难点
-信息检索的有效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时,往往难以准确找到所需信息。难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如何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教授他们如何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网络安全的认识与防范:学生对网络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病毒攻击等威胁。难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防范网络风险。
举例:通过讲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如何设置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新软件等防范措施。
-互联网道德规范的遵守: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举例:通过讨论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教育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文明交流。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系统、即时通讯软件
-教学手段:PPT演示、操作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互联网应用体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互联网应用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互联网应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在线购物、社交网络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和多样性。
-简短介绍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互联网应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通讯软件等。
-详细介绍互联网应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PPT展示相关的界面和操作流程。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应用的实际应用或作用,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等。
3.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应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如在线学习平台、电子商务网站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互联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联网应用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互联网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