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ATURAL.pdf

发布:2017-08-30约1.04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8卷 第 2期 海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V0lI8No 2 NATURALSCIENCE 3OUI~ M .,OF HAIN~N UNIVERSITY June 2ooO 6 文章编号 :1004一】729(2∞0)02一O2O7—06 海洋 贝类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2D7一zl7.- 周永灿 (海南大学农学酝一再 确 海口570228) 摘 要:综述了海洋贝类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 ,介绍 了国外 已成功应用于皿病研 究的4 种新方法 :细胞分离的离心冲淘法 、流动血细胞计数法 、检测吞噬作用 的化学发光技术和适用 于贝病诊断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并对海洋贝类病害的防治研究及其前景进行 了探讨 . 美键词:堂堂墨耋;盟 研究方法;蔓迫 中围分类号:S944.3 文献标识码:A 年中荚 危害 晦 对海洋贝类病害的研究晟早可追溯到 18世纪 ,Osier等首次报道 了体表的穿孔海绵及其 体 内的一些寄生虫 ,但当时有关的报道很少且十分零碎 .直到本世纪初,随着海洋贝类养殖业 的发展和病害影响 的不断加剧 ,对海洋 贝类病害 的研 究才逐渐 比较系统地开展起来t .在早 期 ,由于研究手段及认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对病害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后生动物寄生虫方面, 直到 70年代,细菌及原生生物引起 的贝病才逐渐教人们认识并受到重视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 况下 ,细菌 、原生生物 以及后生动物所 引起 的贝病之 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 ,通常先是 因后生动物 或原生动物寄生使寄主体质下降 ,继而引起寄主细菌性病原感染,使其病情加剧而大量死亡 . 我国海域辽阔 ,发展海洋 贝类养殖 的 自然条件优 良,珍珠 贝、扇 贝、牡蛎 、贻 贝和鲍等重要 海洋经济 贝类 的养殖 已有相 当的规模 ,并仍有 巨大 的发展潜力 .然而 ,与世界其他各沿海 国家 一 样 ,我国海洋贝类的养殖 目前也面临着病害的巨大威胁 :我国南方养殖的台浦珠母 (P~ctada mar~tsi)和墨西哥湾扇 贝(Argopecte~ af{m co~ rwus)等 由于嵌线 螺及其他病原生物的危 害 ,月死亡率有时达 50%以上 ’3;我国北方养殖的海湾扇 贝 (Argopec~ensirr~ians)等则 因种质 和病害 的影响 ,产量剧减 ;我国海南虽具特色的太珠母 贝(Pincw~amax~uz)虽早 已能大量人工 育苗,但其养殖 因病害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2;此外,牡蛎、贻贝和鲍 等海洋养殖贝类也都 曾因病害的危害而出现过大面积死亡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我 国海洋贝类病害的研究相对其养殖业的发展还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迄今也只有少数学者结 合生产零星傲了一些工作.为此 ,笔者根据 国外海洋贝类病 害研 究资料 ,并重点结合我 国在这 一 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以期为我国海洋皿类养殖及其病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1 海洋贝类的主要病害 海洋贝类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以下 4大类 :微生物引起的鲤病、原生生 物引起的贝病 、后生生物引起 的贝病和非寄生性贝病等 . 1.1 微生物引起的贝病 引起贝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 、立克次氏体 、丧原体、细菌和 真菌等 Farle7等于 1972年首次报道了在海洋贝类 中发现 的病毒 ,并描述了其危害情况[ 不 收稿 日期 :1999—12—14 基金项 目:海南 省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39607) 作者简介:周永灿 (19岛一),男,江西吉安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海 南 太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过 ,由于被病毒感染的贝类往往也同时感染 r其他病原生物 ,因此病毒对海洋贝类的危害程度 较难估计.1977年 ,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得 以证实与贝病有关:立克次 氏体主要存在于贝类的 消化管或消化腺的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 中,被感染的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包涵体,其 内含立克次 氏体,吴信忠对我国海南养殖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 ,认为立克次氏体是 其主要病原生物之一 5【;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