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ocx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一本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自1992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培育科研群体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该学报以立足边疆、服务社会为宗旨,不仅为云南民族地区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还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学报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它还进入了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Journal)等国际知名数据库,展现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作为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重要学术期刊,学报始终坚持学术导向,积极推动改革探索,为繁荣民族地区的自然科学研究、传播先进文化和技术成果、培养各民族学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创刊以来,不仅承载了学术传播的使命,还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向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科学界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作为一本理工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生态。
学报的研究领域涵盖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具体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方向。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理论,还通过实践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学报的作者和审稿团队来自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确保了刊载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
值得一提的是,学报近年来在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它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评为“OA开放获取典范期刊”,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化试点项目,成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与中国工程院院刊集群的“创始成员刊”。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也体现了其在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将继续秉承“倡导科学精神、鼓励学术交流”的宗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优质平台。同时,学报也将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号召,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成果与发展展望
一、学术成果
1.NatureCommunications研究成果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周敏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张俊良教授团队合作,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自主开发的钯/Sadphos催化体系,成功实现了灵活烯基卤化物与1,3二烯的不对称Heck/TsujiTrost反应,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这是云南民族大学首次以第一署名单位在该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标志着学校在不对称催化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2.《ACSCatalysis》研究成果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手性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陈景超副教授、马志锋博士和樊保敏教授团队,在《ACSCatalysi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Ni/CuCocatalyzedAsymmetricHydrogenationofAminoKetoneswithWaterasaHydrogenSour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水为氢源,通过过渡金属/路易斯酸共催化体系实现了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为药物合成提供了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这项成果不仅推动了手性化学领域的发展,还为医药和精细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3.学报的高水平栏目与学术资源
学报设有“化学与生物”“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等多个栏目,涵盖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其论文内容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学者投稿。学报被《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和《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未来发展方向
1.深化国际化合作
学报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高水平论文投稿,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学报计划通过开放获取(OA)模式,扩大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促进全球学术交流。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学报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平台作用,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促进民族药资源研究领域的成果落地,助力民族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立足云南的学术期刊,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