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件-第六章 变频电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变频电路 §6—1、基本概念 一、分类 交——直——交和交——交 二、工作原理 1.交——直——交变频器(无源逆变器) §6—1、基本概念 2. 交——交变频器 §6—1、基本概念 3、 变频器的换流方式 换流概念;直流供电时,如使已通元件关断 (1)、电网换流 利用电网电压换流,只适合交——交变频器 (2)、负载谐振式换流 利用负载回路中形成的振荡特性,使电流自动过零,只要负载电流超前于电压时间大于tq,即能实现换流,分串,并联。 §6—1、基本概念 VT1导通,C充电左(—)右(+),为换流做准备; VT2导通,C上电压反向加至VT1,换流,C反向充电。 (4)、采用自关断器件 §6—2、负载谐振式逆变器 1.并联谐振式逆变器 2.串联谐振式逆变器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属180o导电型,次序∶VT1- VT2- VT3- VT4- VT5- VT6- VT1. 任一瞬间都有三个晶闸管导通,三相电流同时流通。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1)??? VT1稳定导通 0-t1 IT1=iA A点与P点同电位 UC1=0 UC4=Ud,极性上(十)下(一) X、Y、A点的电位均为Ud (2) 换流阶段 t1=t2 在tl时刻触通VT4, C4经过VT4和 L4放电,UC4上的电压不能突变,L4 两端出现上(十)下(一)的电压Ud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L1两端也要感应上(十)下(一)的电压Ud 即X点相对N点的电位由Ud升至2Ud,VT1受反压Ud iT1: IA降至0,VT1关断;iT4: 0升至IA 在C4放电、C1充电过程中,应满足uC1+uC2=Ud, 当uc4=ucl=1/2Ud时,L4和L1上的电压也均1/2Ud, 故X点电位为Ud,则VTl反压=0。从t到此刻的时间即为VTl承受反压时间tυ 结束时,uC4=0, X点、Y点和A点电位也都为零,ucl=Ud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3)环流阶段 t2-t3 t=t2时,iT4=Im,随后小iT4下降,在L4两端产生上(一)下(十)的感应 电势,使VD4受正向电压而导通。在此期间VD4上通过两个电流∶ (a)沿VD4、L4、VT4形成的环流,使L4中的能量消耗在放电回路 电阻上; (b)沿VD4、A相负载、电源回路的电流,将负载电感中的能量反 馈到直流电源, iD4=IA+iT4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4)反馈阶段 t3-t4 t=t3时,环流衰减至零,VT4关断,而感性负载电流iA仍经VD4 流通,将负载电感的能量反馈至电源,当负载电流入下降至零, 整个换流过程即告结束。 (5)负载电流反向阶段 t=t4,IA=0 由于触发脉冲宽度大于90o电角度,VT4再次触发导,IA反向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输出电压波形∶ 0-60o: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60o-120o: §6—3、强迫换流式逆变器 uAB = uA0 - uB0 uBC = uB0 - uC0 uCA = uC0 – uA0 §6—4、逆变器的多重化技术 改善方波逆变的输出波形:中小容量: 大容量:多重化技术 思路:用阶梯波逼近正弦波 一、直接输出多重化逆变器 两个基本型电流型逆变器并联,相位相差30o §6—4、逆变器的多重化技术 特点:直接并联,结构简单,适用于低压电流 各逆变器功率因数不同,功率不同,提供转矩不同,各整流桥 须独立控制,整流变压器次级绕组应相互隔离。 §6—4、逆变器的多重化技术 特点:各逆变器输出功率因数,输出功率相同,各整流桥使用同一 控制器。 加变压器可适合高压电机 §6—4、逆变器的多重化技术 三、谐波分析,比较 §6—5、PWM逆变器 §6—5、PWM逆变器 一、 基本原理 1、 单脉冲调制 §6—5、PWM逆变器 uC——三角载波信号电压 uT——控制参考信号电压 u—— 调制脉冲信号,脉宽 取决于uT uC区间大小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