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_重量分析法全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例: BaSO4: Ksp = 1.1×10-10 s = 1.1×10-5 mol?L-1 离子强度I , 如图所示: 1.有机沉淀剂较无机沉淀剂具有下列优点: (1)选择性高 有机沉淀剂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只与少数离子起沉淀反应。 (2)沉淀的溶解度小 由于有机沉淀的疏水性强,所以溶解度较小,有利于沉淀完全。 (3)沉淀吸附杂质少 因为沉淀表面不带电荷,所以吸附杂质离子少,易获得纯净的沉淀。 (4)沉淀的摩尔质量大 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占的百分比小,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5)多数有机沉淀物组成恒定,经烘干后即可称重,简化了重量分析的操作。 2.缺点:有机沉淀剂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有些沉淀的组成不恒定。 9.6.1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9.4.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2. 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3. 改变杂质离子的存在形式或降低杂质离子的 浓度 例:沉淀BaSO4时,可将Fe3+ Fe2+;或将Fe3+与 EDTA络合,则可明显减小共沉淀。 1. 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 如测定试样中某少量组分含量时,不要首先沉淀主组分。 当沉淀过程引入杂质较多时,可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溶解,使被吸附杂质释放,将被测离子第二次沉淀,可以减少杂质吸附。 4. 改善沉淀条件 主要包括:沉淀剂浓度、温度、试剂的加入次序和速度、陈化与否等。 5. 进行再沉淀 9.5 沉淀条件的选择 为了获得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应当采取不同的沉淀条件。 9.5.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对于晶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较大的沉淀颗粒,以便使沉淀纯净并易于过滤和洗涤。但是,晶形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还应注意沉淀的溶解损失。 这样可以防止溶液中局部过浓,以免生成大量的晶核。 (1) cQ小, 小,易控制均相成核作用; (2)沉淀剂浓度稀,杂质浓度小,共沉淀减小。 (一) 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的稀溶液中进行,并加入沉淀剂的稀溶液。(稀) (二) 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加入沉淀剂(搅、慢) 沉淀作用完毕后,让初生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这一过程称为陈化. 但为了防止沉淀在热溶液中的溶解损失,应当在沉淀作用完毕后,将溶液放冷,然后进行过滤。 (1)温度升高,s 增大,cQ- s小, 小; (2)温度升高,沉淀吸附杂质减少。 (三) 沉淀作用应该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四) 陈化 (陈) 1. 定义: 3. 陈化作用原理 基本原理:在同样条件下,小晶粒的溶解度比大晶粒大。 加热和搅拌可加速陈化过程。 2. 陈化过程的作用 A. 小晶粒逐步溶解,大晶粒不断长大; B. 不完整的晶粒转化为较完整的晶粒; C. 亚稳态的沉淀转化为稳定态的沉淀。 因为溶液浓度大,则离子的水合程度小、得到的沉淀比较紧密。 9.5.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一般溶解度很小,颗粒微小体积庞大,不仅吸收杂质多,而且难以过滤和洗涤,甚至能够形成胶体溶液,无法沉淀出来。因此,对于无定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加速沉淀微粒凝聚、获得紧密沉淀,减少杂质吸附和防止形成胶体溶液。至于沉淀的溶解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一) 沉淀作用应在比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入沉淀 剂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加快。(浓、快) 加热可以防止胶体生成,减少杂质的吸附作用,并可使生成的沉淀紧密。 (三) 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以防止胶体溶液 的生成。(电) 但考虑到此时吸附杂质多,所以在沉淀作用完毕后,立刻加入大量的热水冲稀并搅拌,使被吸附的一部分杂质转入溶液。 (二) 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五) 必要时进行再沉淀。(再) 在进行沉淀的过程中,尽管沉淀剂的加入是在不断搅拌下进行, 可是在刚加入沉淀剂时, 局部过浓现象总是难免的。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可改用均匀沉淀法。 三、均匀沉淀法 无定形沉淀一般含杂质 的量较多,如果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应当进 行再沉淀。 (四) 不必陈化。 沉淀作用完毕后,静置数分钟,让沉淀下沉后立即过滤。这是由于这类沉淀一经放置,将会失去水分而聚集得十分紧密,不易洗涤除去所吸附的杂质。 9.5.3 均匀沉淀法 控制一定的条件,使加入的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检测离子生成沉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