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概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剖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器官与系统、整体三个方面
机体的内环境
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分为两大类:
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约1/4(约占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也就是血浆。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即组织液。细胞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称为外环境。
内环境稳态
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经常保持相对的恒定- 稳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短暂、精确,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是人体功能调节的最主要形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3。自身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细胞、组织器自动产生与环境相适应性的反应,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身的能量代谢,肾小球血管根据血流量变化,改变血管管径来调控血流量等等。将体液调节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成为“ 神经—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负反馈是人类生理功能自动调节的主要形式。
正反馈控制系统数量很少,例如,血液凝固是正反馈控制、排尿反射、正常分娩过程等。
细胞和组织
一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蛋白质:a—螺旋结构。嵌在双层脂质分子中的——镶嵌蛋白质。
贴附双层脂质分子表面的蛋白质——表面蛋白。
裸露于双层脂质分子两端的蛋白质——结合蛋白质。
细胞膜脂质为双层脂质分子。亲水性基团;疏水性基团。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 细胞膜
细胞膜糖类:寡糖和多糖。
糖类与膜内脂质结合—糖脂。
糖类与膜内蛋白质结合—糖蛋白质。
四 离子通道
细胞膜通过载体蛋白的离子通道将物质远远不断地输送进细胞内。
五 膜蛋白的主要作用
膜蛋白起转运的作用。
膜蛋白起识别的作用。
膜蛋白起着免疫的作用。
膜蛋白起接受的作用。
细胞膜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膜的两面不对称性。
六 细胞膜的跨膜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K+, Na+, Ca2+ )
浓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
如氧、二氧化碳、及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2.易化扩散: ( A.载体转运B.通道转运)
浓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但必须借助载体蛋白的转运来完成。
七 载体易化转运功能
A.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载体转运具有三个特性————
(A).特异性一种载体只转运某一种物质,如Glu载体只转运Glu,不能转运氨基酸。
(B).饱和性载体转运物质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转运某一物质的载体已被充分利用时,转运量不再随物质的浓度增高而增加。
(C).竞争性抑制性一种载体运送两种物质时,一种物质浓度的增加,会减弱另一种物质的转运。
细胞利用葡萄糖的形式
B.通道易化扩散可分为:
(1)电压门控通道——取决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2)化学门控通道——决定于膜所在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
(3)机械门控通道——取决于膜接受刺激的情况。
主动运转
3.主动转运: (K+、Na+、Ca2+、H+、I+、Cl-、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
(1)主动转运需要Na泵和ATP供能量。
(2)1分子ATP分解时3个Na+移出细胞膜外,同时摄回2个K+。
(3)钙泵、氢泵、碘泵等。
入胞和出胞
4.入胞和出胞
(1)细胞外的物质被细胞吞噬或吞饮的过程。
(2)细胞内的物质经细胞分泌作用排出细胞膜外的过程。
八 细胞质
1.细胞基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细胞器
A.核蛋白体——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结构。
B.内织网——(a粗面内织网、b滑面内织网)
a. 粗面内织网为膜性扁平囊泡和附在表面的核蛋白体构成。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运输。浆细胞和胰腺细胞其结构较发达。
b.滑面内织网表面无核蛋白体其功能复杂,主要参与运送;合成存在脂肪、固醇类、磷脂等合成的酶系。肝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都比较发达。
c.高尔基复合体——为数层的膜性扁平囊泡,起着运输、加工、浓缩、包装的作用。
d.线粒体——为膜性双层椭圆形结构,内含很多酶系,参与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是细胞内的“发电厂”。
f.溶酶体——为膜性囊状小体,内含许多水解酶,是细胞
显示全部